《满江红·林外溪边》
时间: 2024-12-29 21:3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白话文翻译:
在林外的小溪边,深处可见一片寒雪的树林。只感觉有一袭人的衣袖,淡淡的香气不断飘来。天与风流的标杆在此处,难道愿意与桃杏花的开放时节相同?也请你动手将花折下来,和明亮的月光一起赏玩。调和鼎的事情,你就不必再提了。龙笛的音律,空自悲咽。何以助我清赏,等着传颂美好的词句。你难道没有看到广平的词赋是多么优美,挥动笔墨时心如钢铁。即便何逊在扬州,写出来的也只是空话。
注释:
- 袭人:指代有姿色的女子,可能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 襟袖:指衣服的袖子,暗示着温柔的气息。
- 天与风流:可理解为自然与风流才子的结合。
- 桃杏开时节:象征春天的到来,繁华的时光。
- 调鼎事:指调和、制作美味的事情,通常指生活的琐事。
- 龙笛韵:指一种乐器的声音,带有哀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作者佚名,属于宋代。宋代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诗人往往以个人情怀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失落感有关。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林外溪边》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篇以“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开场,运用“寒雪”这一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接着,诗人通过“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引入温暖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念。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质疑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叹生活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提到“龙笛韵,空悲咽”,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内心的悲伤。最后一段提及“广平词赋丽”,强调了文学的力量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 描绘了雪景,营造出一种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 通过“袭人襟袖”传递温暖的情感,暗示着人间的美好与情感的流动。
-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质疑现实生活的美好。
-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
- 诗人期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渴望得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
调鼎事,君休说。
- 以俗事的琐碎来对比艺术的高尚,传达对生活的无奈感。
-
龙笛韵,空悲咽。
- 音乐的悲伤与内心的孤独交织,展现出情感的深度。
-
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 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艺术的渴望。
-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 强调文学的力量与价值,诗人对于创作的执着。
-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 对于现实的无奈感,尽管何逊才华横溢,但在社会环境中仍显得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调鼎事,君休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暗香不绝”,使得无形的气味有了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雪:象征孤独与冷漠。
- 襟袖:象征温暖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 桃杏:象征春天与希望。
- 龙笛:象征音乐的情感与艺术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袭人襟袖”代表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现实的无奈
C. 生活的琐事 -
“龙笛韵”在诗中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无奈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B. 对自然的描写
C. 对音乐的赞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但更突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虑。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词的艺术:从楚辞到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