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
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高高的陇坡无边无际,远行的征人望着家的方向。关口和河流将他与故乡隔离,沙土和塞外的阻隔使得他的归路断绝。马儿拴在千年的古树上,旌旗在九月的寒霜中飘扬。历来那些痛哭流泪的人,都是为了忠心报国而悲伤。
注释:
- 陇阪:陇,指陇山;阪,指坡,形容高高的坡地。
- 征人:远行的士兵或旅人。
- 关河:指关口和河流,象征着阻隔。
- 沙塞:沙土和障碍物,喻意归路艰难。
- 马系千年树:形容马儿拴在一棵古老的树上,暗示时间的久远。
- 旌悬九月霜:旌旗在九月的霜冻中飘扬,表达凛冽的秋意。
- 勤王:指为了忠于国家而努力奋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景仁,号瑶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0年,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常蕴含浓厚的情感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陇头水》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征人离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士人的忧国情怀。
诗歌鉴赏:
《陇头水》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唐代士人在动荡年代中的痛苦与无奈。诗歌开篇描述了高高的陇坡,征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在此刻被无限放大。接着,诗人通过“关河别去水”描绘了归家路途的艰难,仿佛每一道水流都是与故乡的隔绝。诗中“马系千年树”的意象则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与无奈。最后,通过“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诗人将个人的悲伤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诗人通过高远的陇坡、奔流的河水、古老的树木和寒冷的霜,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悲壮的气氛,表现了征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样的情感表达在唐诗中极具代表性,显示了诗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巧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陇阪高无极:描绘了陇坡的高耸,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象征着征人遥望故乡的渺茫。
- 征人一望乡:强调了征人的思乡之情,眼中所望的故乡充满了期待和无奈。
- 关河别去水:用“关”和“河”象征障碍,流动的水则暗示归路的艰难。
- 沙塞断归肠:形象地表达了归乡的路被沙土和障碍所阻断,心中充满了痛苦。
- 马系千年树:通过古树的意象,暗示时间的久远和人生的无常。
- 旌悬九月霜:秋霜意象营造出一幅清冷的景象,暗示士兵的艰苦和忠诚。
- 从来共呜咽:表达长久以来为国家而哭泣的情感,显示了士人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征人的思乡比作无尽的陇坡,情感深厚。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沙塞”、“千年树”等意象交织,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征人的思乡之情和忧国的情怀,展现了对故土的眷恋和为国尽忠的决心,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陇坡:象征遥远和思乡的无尽之景。
- 关河:代表着阻隔与离散。
- 马:象征着奔波与无奈。
- 旌旗:象征忠诚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陇头水》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卢照邻
C. 杜甫
D. 白居易 -
“马系千年树”中的“千年树”象征什么? A. 时间的久远
B. 生命的短暂
C. 家乡的美好
D. 忠诚的精神 -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爱国情怀
C. 自然景色
D. 个人理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岳飞的《满江红》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而《陇头水》则强调了士人的忧国情怀。
- 岳飞的《满江红》:也是充满爱国情感的作品,表现了为国捐躯的决心,与《陇头水》在情感基调上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陇头水》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