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时间: 2025-01-19 17:45:39

輶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尊酒方无地,联绻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野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

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作者:卢照邻 〔唐代〕
輶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尊酒方无地,联绻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野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
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与友人离别之际的情感。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作者乘坐着华丽的车马,穿过高大的山岭,向着远方的国度驶去。酒杯在手,似乎没有地方再去倒酒,彼此依依惜别,尽情地欢聚。离别时,作者想要赠送友人一些祝福和良策,然而话语间似乎有些无奈,难以表达。眼前的野径被浮云遮断,荒凉的池塘中春草斑驳。最后,落花飘落在古老的树上,鸟儿飞入清澈的湾水中。作者想要在这幽谷中与友人叙说他乡的别离,感受到绵长的思念。

注释

  • 輶轩:古代车马的名称,常指华贵的车子。
  • 仙佩:形容人的装饰,指仙人佩戴的饰物。
  • 联绻:形容亲密相连、紧密相依。
  • 离言:指离别时的话语。
  • 高辨:指高明的见解。
  • 连环:比喻紧密相连的关系。
  • 野径:野外的小路。
  • 幽谷:深邃的山谷。
  • 绵蛮:指绵长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照邻,字仲明,唐代诗人,出生于今四川省。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典雅,情感细腻,常表现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离别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之情。可能是因为友人的离去,作者在绵州官池边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通过描述车马和高山,隐喻着离别的沉重和远方的未知。随着情感的展开,作者以“尊酒方无地”来表现离别时的惆怅,酒本应是欢聚的象征,但在此却是无地可饮的孤独感,显示了离别的无奈。

在表达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痛苦时,诗中运用了“高辨正连环”的比喻,强调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后四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浮云、荒池、残花等意象交织成一幅离别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诗人通过幽谷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留下了绵长的情感余韵。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輶轩遵上国:华丽的车马走向远方的国度,暗示离别的旅途。
  2. 仙佩下灵关:描绘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场景,象征理想的境地。
  3. 尊酒方无地:酒杯在手,却没有地方再去斟酒,流露出离别的无奈。
  4. 联绻喜暂攀:相聚的欢乐虽然短暂,却是难得的时光。
  5. 离言欲赠策:想要在离别时送上祝福和良策,却难以言表。
  6. 高辨正连环:描绘深厚的友谊,意在强调彼此的关系。
  7. 野径浮云断:小路被浮云遮挡,象征着离别后迷失的感觉。
  8. 荒池春草斑:荒凉的池塘中,春草斑驳,表现出离别的凄凉。
  9. 残花落古树:古老的树上落下残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离别。
  10. 度鸟入澄湾:鸟儿飞入清澈的湾水,暗示着对自由和美好向往。
  11. 欲叙他乡别:想要诉说他乡的别离,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12. 幽谷有绵蛮:深邃的山谷中,留下了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浮云与荒池,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
  • 拟人:鸟儿入湾象征着自由与希望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时光的惆怅,表现了在离别中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輶轩:华贵的车马,象征身份和地位。
  • 仙佩:美好的事物,暗示理想与追求。
  • 浮云:象征着变幻无常的情感。
  • 荒池:一种孤独和荒凉的象征。
  • 残花:时光流逝的象征。
  • 幽谷:深邃的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尊酒方无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聚的喜悦
    B. 离别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故乡的思念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高辨正连环”指的是___

  3. 判断题:诗中描绘了一个愉快的聚会场景。
    对 / 错

答案

  1. B
  2. 深厚的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其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友人的祝福;而卢照邻则在意象上更为丰富,情感表达更为细腻。两首诗虽同为离别主题,但在风格和情感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