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别李十七越宾》
时间: 2025-01-19 21:30:16意思解释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原文展示: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楚水相逢,船停在洞庭驿。
叙述江波的事情,和被遗弃的痕迹无异。
杉树上的秋雨声,悲切如蒹葭的黄昏。
弹琴收起余音,来送你这千里之行的客人。
心中平静如孤帆,岁末时节如济代的策划。
时光未能充实,潇湘的画面无法盈满。
湖泊与洲渚相连,烟雾缥缈如碧色的景象。
鱼和鳖自有本性,龟与龙却无能为力。
谴责与贬斥同样安定,风土人情任其适应。
闭门欣赏玄妙变化,携手共度遗忘与增益。
注释:
- 楚水: 指长江的一部分,水寒说明环境的寒冷。
- 洞庭驿: 洞庭湖的一个驿站,象征行旅中的停留。
- 具陈: 叙述、陈述。
- 沦弃迹: 被遗弃的痕迹,暗喻人生的无常。
- 悲切: 形容悲伤和切心的情感。
- 岁晚: 年末,意味着岁月的流逝。
- 潇湘: 指湘江和潇水,代表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 玄化: 指自然的变化和生生不息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88-742),字少伯,号靖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多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士人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昌龄与友人李十七分别之际,正值秋冬交替,浓厚的离愁别绪在诗中流露。诗中描绘的洞庭湖和潇湘的景致,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水寒冷、舟在驿站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开篇以“相逢楚水寒”引入,带有寒意的水面象征着即将来临的离别之情。接着,诗人用“具陈江波事”的方式,既是在叙述江河波涛的故事,又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漂泊。随着秋雨声的渗入,悲切的情感愈发显现,仿佛每一滴雨都是对离别的诉说。
诗中“弹琴收馀响”展现了送别的仪式感,琴声既是一种音乐的传递,也是情感的寄托。孤帆远去,心中却涌动着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在岁末时节思考着人生的得失和理想的实现。后面的描绘如“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短暂,暗示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读者不仅感受到离别的忧伤,也引发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逢楚水寒: 意指在寒冷的楚水边相遇,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舟在洞庭驿: 船停在驿站,象征旅途的停留与不舍。
- 具陈江波事: 叙述江河波涛的故事,暗示人生的变迁。
- 杉上秋雨声: 秋雨的声音让人感到悲伤,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 弹琴收馀响: 弹琴送别,琴声余音缭绕,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
- 平明孤帆心: 心中如孤帆般平静,却又充满对未来的不确定。
- 岁晚济代策: 年末思考人生的奋斗与理想,表现出对未来的期许。
- 时在身未充: 生活尚未充实,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潇湘不盈画: 潇湘的美景无法尽收于画中,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 湖小洲渚联: 描绘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与空旷之感。
- 鱼鳖自有性: 表达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本性。
- 谴黜同所安: 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闭门观玄化: 隐居思考自然的变化,表现出对哲理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自然景象比喻人情世故,如“孤帆心”比喻内心的孤独与坚定。
- 拟人: “杉上秋雨声”使雨声具有人情,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 对仗: 诗句结构对仗工整,如“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楚水: 代表着离愁与旅途的开始。
- 洞庭: 象征着相聚与别离的地点。
- 秋雨: 传递出忧伤与孤独的情感。
- 琴声: 代表着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
- 孤帆: 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追求。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相逢楚水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冷的温度
b) 伤感的情绪
c) 友谊的消逝 - 答案: a) 冷的温度
- 诗中“相逢楚水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冷的温度
-
填空题:
- 诗中提到的“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___”的下句是?
- 答案: 碧
-
判断题:
-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对/错)
- 答案: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 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但更加豪放,情感奔放。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侧重于亲情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昌龄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