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荷花》

时间: 2025-01-04 13:16:32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

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

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
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
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白话文翻译

城边的水沟里蝉声阵阵,芙蓉花竟然已经盛开。
红花的艳丽让人迷醉,花香飘散超越了湘江和沅江。
清晨的露水适合这个炎热的夏季,香气扑鼻正充满了我的小屋。
每天只顾自己欣赏这些美景,丰硕的李子又何必去多说呢?

注释

  • 蝉噪:蝉鸣声。蝉是一种夏季常见的昆虫,它的鸣叫声通常与炎热的夏天相伴。
  • 城沟:指城里的水沟,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 芙蓉:指荷花,具有清新、高洁的象征。
  • 越艳:指越地的花朵,暗指越南的花卉,寓意花色艳丽。
  • 芳意:花香的意思。
  • 湘沅:指湘江和沅江,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 湛露:清晨的露水,形容露水清澈。
  • 清暑:指适合消暑。
  • 披香:形容香气四溢。
  • 朝朝自赏:每天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意思。
  • 秾李:指丰硕的李子,强调其美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盛夏时节,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着荷花的美丽和夏日的气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个人的闲适心境。

诗歌鉴赏

《南池荷花》是一首描绘夏日荷花盛开的古诗,诗作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的蝉声为整个场景铺垫了夏天的氛围,水沟中的蝉鸣声与岸边盛开的荷花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美。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运用“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艳丽及其香气的远播,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花香四溢的梦幻世界。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受描绘了清晨的露水和花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带来的美好。最后两句“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则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悠然自得,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强调了自我欣赏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简约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蝉噪城沟水”描绘了夏日的蝉鸣与水声,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2. “芙蓉忽已繁”则引入了荷花的盛开,传递出夏季的生机。
    3. “红花迷越艳”通过比较,强调了荷花的颜色之美。
    4. “芳意过湘沅”则延伸了花香的影响力,表现出自然的广阔和深远。
    5. “湛露宜清暑”描绘了清晨的露水与夏日的清凉。
    6. “披香正满轩”则强调了香气的弥漫,增强了视觉与嗅觉的结合。
    7. “朝朝只自赏”表达了日常自赏的闲适。
    8. “秾李亦何言”则是对丰硕果实的淡然,突显出诗人的从容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美丽的红花,强调其艳丽。
    • 拟人:花香“过湘沅”,赋予了花香以生命,形象生动。
    • 对仗:如“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态。

意象分析

  • :象征夏季的声音,传递生机和热情。
  • 芙蓉/荷花:象征纯洁与美丽,常用以描绘女性的美。
  • 芳香:象征自然的馈赠,传递愉悦和享受的感受。
  • 露水:象征清新与宁静,常用来描绘清晨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蝉噪”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蝉鸣
    C. 风声

  2. 诗中“芙蓉”指的是什么花? A. 菊花
    B. 荷花
    C. 桃花

  3. 诗人每天自赏的是哪种美好? A. 水果
    B. 自然景色
    C. 美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荷花》: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提到“白花”意象,展现自然景色。
  •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描绘夏日的宁静与闲适。

诗词对比

  • 对比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与《南池荷花》
    • 王维的诗展现了早春的宁静与生机,氛围与羊士谔的夏日诗作形成鲜明对比。
    • 两者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但夏日更加热烈生动,早春则显得内敛清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