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裴校书》

时间: 2025-01-14 04:49:55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裴校书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登高何处见琼枝,
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
稻畦残水入秋池。

白话文翻译:

登高远望,哪里能见到那美丽的琼枝?白露时节,黄花自然而然地围绕着篱笆。唯有楼中那美丽的山色最为动人,稻田残余的水流入秋天的池塘。

注释:

  • 琼枝:指美丽的树枝,多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色。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天的开始,天气转凉,露水增多。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黄花,象征丰收的季节。
  • 楼中:指楼阁之中,暗含诗人所处的环境。
  • 稻畦:指稻田,稻田中残留的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秋季景色的感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作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远足或登高时对秋色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的“登高何处见琼枝”,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而遥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而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秋季的特征,白露时节的清新与黄花的温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最后一句则回归到楼阁中,展现出诗人对周围山水的欣赏,稻田的残水更是为秋天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虽无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登高何处见琼枝:诗人登高远眺,感叹在何处能见到美丽的琼枝,表现出对美景的向往。
    • 白露黄花自绕篱:描绘了秋季的特征,白露时节,黄花自然环绕着篱笆,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景象。
    • 惟有楼中好山色:强调楼中景色的独特美丽,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优美。
    • 稻畦残水入秋池:最后一句通过描绘稻田的残水流入秋天的池塘,增添了秋季的气息,体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琼枝”象征美好的事物。
    • 对仗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为和谐。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季自然景色的欣赏,传达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琼枝:象征美好、理想的事物。
  • 白露:秋季的象征,代表着季节的变换。
  • 黄花:丰收、温暖的象征,给人以希望。
  • 楼中山色:代表着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
  • 稻畦残水:象征着秋季的宁静与丰收的余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登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向往
    • C. 无聊
    • D. 疲惫
  2. “白露黄花自绕篱”中“自”字的作用是什么?

    • A. 表示主动
    • B. 表示自然状态
    • C. 表示被动
    • D. 表示强调
  3. 诗中提到的“琼枝”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悲伤
    • C. 失落
    •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比较羊士谔的《寄裴校书》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李白的作品更具孤独感,而羊士谔则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秋季景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