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郡三年,今秋见白发,聊以书事》

时间: 2025-01-04 13:02:47

二毛非骑省,朝镜忽秋风。

丝缕寒衣上,霜华旧简中。

承明那足厌,车服愧无功。

日日山城守,淹留岩桂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在郡三年,今秋见白发,聊以书事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二毛非骑省,朝镜忽秋风。
丝缕寒衣上,霜华旧简中。
承明那足厌,车服愧无功。
日日山城守,淹留岩桂丛。

白话文翻译

在郡中待了三年,今秋看到自己已有白发,随便写下这些事情。
两鬓的白发并不是骑马所致,早晨对着镜子忽然感受到秋风的凉意。
寒衣上缠着丝缕,霜华在旧信纸上。
对于功名我又怎能感到厌倦,身穿华贵的车服却觉得愧疚无功。
日日夜夜守在山城,长久停留在岩石和桂树的丛中。

注释

字词注释

  1. 二毛:指两鬓的白发。
  2. 非骑省:不是骑马造成的。
  3. 朝镜:早晨的镜子,用来照自己。
  4. 丝缕:细丝缕,形容寒衣的精致。
  5. 承明:指承接明朝,意为对功名的渴望。
  6. 车服:指华丽的衣服,通常指官员的服饰。
  7. 山城:指所处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城镇或地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承明”,指的是古代对功名的强烈渴望,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带有哲理性,常常反映出士人的心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在某地任职三年后,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表达了他对功名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篇便以“二毛非骑省”一语,直接点出白发的来历并非骑马所致,而是岁月的无情流逝,这一语句不仅引入了白发的主题,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用“朝镜忽秋风”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早晨的镜子和秋天的凉风象征着时间的流动和内心的感受,深切地表现了年华已逝的无奈。随后的“丝缕寒衣上,霜华旧简中”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尤其是对往日信件的留恋,这种情感尤为真挚。

接着,诗人反思了自己的处境,“承明那足厌,车服愧无功”,表达出对功名的无奈与失落,尽管身着华服,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愧疚,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功名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实际收获之间的巨大差距。

最后一句“日日山城守,淹留岩桂丛”不仅描绘了诗人日复一日的守望生活,也象征着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虽然在山城守卫,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理想的渴望与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毛非骑省: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提及白发,暗示自己年纪已大,非因骑马造成。
  2. 朝镜忽秋风:在早晨照镜子时,感受到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3. 丝缕寒衣上:寒衣上缠绕着细丝,暗示生活的清寒与孤独。
  4. 霜华旧简中:旧信纸上有霜华,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5. 承明那足厌:尽管对功名有所渴望,却也对这种追求感到厌倦。
  6. 车服愧无功:穿着华丽的衣服,却没有相应的功绩,感到羞愧。
  7. 日日山城守:日复一日守在山城,表达生活的单调与无奈。
  8. 淹留岩桂丛:停留在山石和桂花丛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二毛”比喻岁月的流逝。
  • 对仗:如“丝缕寒衣上,霜华旧简中”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象征:秋风、白发、寒衣等意象都象征着无情的时间与生命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岁月流逝与功名失落的感慨,体现出唐代士人的理想与无奈,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发:象征年华已逝,感慨岁月无情。
  2. 秋风:象征变化与冷清,传达孤独感。
  3. 寒衣:象征生活的清贫与无奈。
  4. 霜华:象征对往事的追忆与怀念。
  5. 山城:象征生活的单调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努力的结果
    • C. 家庭的幸福
  2.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__来表达对功名的失落感。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承明”是指诗人对未来的渴望。(对/错)

答案

  1. A
  2. 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
  • 《登高》(王之涣):关于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写作风格。

这样的对比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