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六安文殊亮老》

时间: 2025-01-01 15:25:14

我从东蓼来,水竹遂幽讨。

崎岖至於六,获见文殊老。

文殊方外友,僧门素称宝。

平生首肯处,可嗣布禅皓。

寤寐思棒喝,邂逅得倾倒。

何妨萃高人,坐上褒吾葆。

会胜索枝撑,得师恨不早。

勉为云山留,未可止中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从东蓼来,水竹遂幽讨。
崎岖至於六,获见文殊老。
文殊方外友,僧门素称宝。
平生首肯处,可嗣布禅皓。
寤寐思棒喝,邂逅得倾倒。
何妨萃高人,坐上褒吾葆。
会胜索枝撑,得师恨不早。
勉为云山留,未可止中道。

白话文翻译:

我从东边的蓼花丛中走来,沿着水边的竹林寻找幽静的地方。
崎岖的路途让我到达六安,终于见到了文殊老和尚。
文殊是超凡脱俗的朋友,在僧侣中被称为宝贵的存在。
我这一生能够得到他的赞许,真是可以传承他的禅意。
无论是清醒还是梦中,总在思念他的教诲,偶然间得以倾倒于他的智慧。
何妨聚集那些高人,坐在一起赞美我的修养。
如果早些遇到这样的师父,真是太好了。
努力在云山中留下身影,未必能止步于此。

注释:

  • 东蓼:指东边的蓼草,常用以描绘自然景象。
  • 水竹:指水边的竹子,象征幽静环境。
  • 文殊老:指文殊菩萨,象征智慧,或特指一位高僧。
  • 棒喝:指禅宗的教诲方式,通常是用力的提醒或警醒。
  • :聚集、汇聚。
  • 褒吾葆:赞美我的修养。
  • 云山:指高山,象征修行的境界和追求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与对高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其游历六安之时,表达了对文殊老的敬仰和对佛法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禅宗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之道对文殊老和尚的崇敬之情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寻。诗的开头描绘了他从东边的蓼花丛中出发,沿着水竹而行,展现出一种追求幽静与智慧的心境。途中的崎岖不平显现出修行道路的艰辛与不易,但最终,他在六安见到了文殊老,内心的欢喜与敬仰油然而生。文殊作为“僧门素称宝”的高人,象征着智慧与教诲,而诗人对其的赞美透着一份渴望与敬仰。

诗中的“寤寐思棒喝”一语道出了诗人对文殊教诲的渴望,想要在生活中时刻受到提醒,保持清醒的心态。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高人的羡慕与自己修行的反思,感慨若能早些遇到这样的师父,或许能更早地领悟到更深的道理。这首诗不仅是对文殊老的赠颂,也体现了诗人在修行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从东蓼来:诗人自东而来,隐喻一段旅程的开始。
    • 水竹遂幽讨:水边竹林的幽静,代表追求宁静的心境。
    • 崎岖至於六:路途艰辛,暗示修行的不易。
    • 获见文殊老:终于见到仰慕的高人,心中欢喜。
    • 文殊方外友:文殊超凡脱俗,是心灵的朋友。
    • 僧门素称宝:文殊在僧侣中被尊重,象征智慧的珍贵。
    • 平生首肯处:一生中得到的认可,传承了禅意。
    • 可嗣布禅皓:可以传承他的智慧与教义。
    • 寤寐思棒喝:无论清醒还是梦中,始终思念教诲。
    • 邂逅得倾倒:偶然相遇与倾心的智慧。
    • 何妨萃高人:集聚高人,共同探讨。
    • 坐上褒吾葆:坐在一起,赞美自身修养。
    • 会胜索枝撑:若能早遇良师,定会更早领悟。
    • 得师恨不早:感叹自己遇良师的晚。
    • 勉为云山留:努力在高山中留下身影。
    • 未可止中道:修行的路途还未结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殊比作高人,象征智慧。
    • 对仗:平衡的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竹、云山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宁静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智慧的向往、对高人的敬仰,以及对修行道路上艰辛与追求的深刻反思,蕴含着佛教哲理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东蓼:象征着旅途的开始与自然的美好。
  • 水竹:代表宁静与智慧的追寻。
  • 文殊老:智慧的象征,表明高人之德。
  • 棒喝:象征着禅宗智慧的教诲与警醒。
  • 云山:象征着理想的修行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是从哪个方向而来?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2. 文殊老在僧门中被称为什么?

    • A. 朋友
    • B. 宝
    • C. 兄弟
    • D. 师父
  3. 诗中提到的“棒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教诲的方式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游戏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赠六安文殊亮老》 vs 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智慧的追求,但王之道更强调修行与高人的重要性,而李白则表现了孤独与自由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王之道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