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一作常衮诗)》
时间: 2025-01-01 14:5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 作者: 卢纶 〔唐代〕
结发事疆场,全生俱到乡。
连云防铁岭,同日破渔阳。
牧马胡天晚,移军碛路长。
枕戈眠古戍,吹角立繁霜。
归老勋仍在,酬恩虏未亡。
独行过邑里,多病对农桑。
雄剑依尘橐,阴符寄药囊。
空馀麾下将,犹逐羽林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后返回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诗的前两句写到自己年轻时在战场上拼搏,后来归乡的情景;接着描绘在边疆防守的艰辛与战斗的胜利;再往后则是描述回乡后面对的现实与病痛,最后表达了对往日战友的怀念与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发:指成年后发髻的结成,象征一生。
- 疆场:战场。
- 防铁岭:指防守的地点。
- 破渔阳:指攻破敌军的战役。
- 牧马胡天:在胡地放牧马匹。
- 碛:沙石路。
- 古戍:古老的防守工事。
- 吹角:吹响号角,表示军中号令。
- 勋:功勋。
- 酬恩:报答恩情。
- 虏未亡:敌人尚未被消灭。
- 雄剑:锋利的剑。
- 阴符:药囊。
- 麾下将:手下的将领。
- 羽林郎:曾经的年轻将领,羽林是指宫廷中的侍卫。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包括唐代的边防战事,诗中提及的地方(如铁岭、渔阳)均为古代著名的军事重地,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动荡与战斗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文弼,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曾为官,后辞官隐居。卢纶的诗风典雅,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卢纶担任边疆将领后,战事结束归乡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往日战斗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战后归乡的复杂心情。诗的开篇就以"结发事疆场"引入,表明自己一生都与战场相伴,接下来通过描绘战斗的场景,展现出战士的豪情与壮志。在"牧马胡天晚,移军碛路长"中,诗人将战争的艰辛与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诉说着边疆将士的艰苦与无奈。
随着诗意的推移,归乡的情感愈发浓厚,"归老勋仍在,酬恩虏未亡"一句,不仅反映了对往日战斗的追忆,更是对历史和责任的深思。最后几句则是对归乡后现实的描写,"多病对农桑"让人感受到斗志与身心的疲惫,以及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边防将士的豪情壮志,更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发事疆场:回忆起年轻时在战场拼搏的岁月。
- 全生俱到乡:一生的经历与战斗都回归故乡。
- 连云防铁岭:在铁岭的防守情景,与云相连。
- 同日破渔阳:同一天攻破渔阳,战斗的胜利。
- 牧马胡天晚:在黄昏时分放牧马匹,身处胡地。
- 移军碛路长:转移军队的路途漫长。
- 枕戈眠古戍:在古老的防守工事中安睡,枕着兵器。
- 吹角立繁霜:号角声中迎来寒霜,暗示战士的孤寂。
- 归老勋仍在:归乡后仍有功勋在身。
- 酬恩虏未亡:报答曾经的恩情,敌人尚未被消灭。
- 独行过邑里:独自走过故乡的村镇。
- 多病对农桑:面临多病的身躯,对农田的感受。
- 雄剑依尘橐:雄壮的剑依附在尘埃之中。
- 阴符寄药囊:药囊中寄托着阴符,暗示对未来的期望。
- 空馀麾下将:孤独的将领,手下将士已无。
- 犹逐羽林郎:仍然追逐昔日的荣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牧马胡天晚,移军碛路长”,对称工整。
- 比喻:用“枕戈”来表达战士的生活状态。
- 意象:通过“铁岭”、“渔阳”等地名,增强了诗的历史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斗经历及归乡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疆场:象征战斗与牺牲。
- 铁岭:代表防守与坚守。
- 胡天:引喻边疆的辽阔与孤独。
- 古戍: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士兵的奋战。
- 农桑:反映归乡后的平静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连云防铁岭”是指什么? A. 边防重地
B. 农田
C. 宫廷 -
“酬恩虏未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敌人的怨恨
B. 对朋友的感激
C. 对过去的责任感 -
诗人通过“多病对农桑”想表达什么? A. 对战争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将士的渴望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边疆将士的豪情壮志,但卢纶的诗更深入地探讨了归乡后的复杂感受,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达了豪情与壮丽的景色。两者在情感与意象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