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两湖会馆题》
时间: 2025-01-14 11:4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节相开边气不驯。
楹间手泽尚如新。
十年九塞千行柳,
谁是湖湘后起人。
萍偶聚,絮多因。
可堪孤旅数萧晨。
阶前不少南冠客,
莫怪钟仪错入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气候依然严酷,屋檐下的手印仍然清晰可见。十年间,九次的阻塞让千行柳木愈显苍翠,究竟有谁能成为湖湘的后起之秀呢?偶然间聚在一起的萍草,像纷飞的絮儿,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孤独的旅人可曾想过在这萧瑟的清晨?阶前有不少南冠的客人,莫要怪钟仪在此误入了秦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节相:指节令、时节。
- 不驯:指气候或环境不温和、严酷。
- 楹间手泽:指屋檐下的手印,表示人来人往的痕迹。
- 十年九塞:形容经历多次阻碍和挫折。
- 后起人:指新一代的优秀人才。
- 萍:水中浮萍,象征漂泊。
- 南冠客:指南方的士人或读书人。
- 钟仪:古代乐器,象征高雅之音。
- 错入秦:指误入他国,强调身份和归属感的混淆。
典故解析
- 南冠:古代士人的标志,象征着文人的身份。
- 钟仪:古代的乐器,象征着文化和艺术的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士钊(1896-1979),湖南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推翻旧社会,倡导新文化,作品风格多样,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两湖会馆,表达了作者对新一代人才的期盼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鹧鸪天·两湖会馆题》是一首以个人经历为背景的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敏锐观察和对人事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的开头“节相开边气不驯”,描绘出边疆的恶劣气候,暗示了历史的艰辛。接下来的“楹间手泽尚如新”,则引人追忆往昔,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接着,诗中提到的“十年九塞千行柳”,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人在困境中的坚持和不屈。
“谁是湖湘后起人”的提问,显示出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对新生力量的期待。而后“萍偶聚,絮多因”,则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
最后两句“阶前不少南冠客,莫怪钟仪错入秦”,则把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文化身份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对归属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相开边气不驯”:描述边境的气候严酷,暗示艰难的外部环境。
- “楹间手泽尚如新”:象征着人们曾经的往来和情感。
- “十年九塞千行柳”:叹息过去的艰辛,以及坚持的意义。
- “谁是湖湘后起人”:对未来人才的期待,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 “萍偶聚,絮多因”:人生的聚散无常,隐喻命运的多变。
- “可堪孤旅数萧晨”:孤独的旅人与清晨的萧瑟,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阶前不少南冠客”:体现了南方士人的聚集,文化的传承。
- “莫怪钟仪错入秦”:强调文化的碰撞与身份的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萍”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
- 对仗:如“阶前不少南冠客,莫怪钟仪错入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传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及对文化认同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韧与坚韧,暗示着生活的磨难。
- 萍:代表漂泊,隐喻人生的不安定。
- 南冠:文化和知识的象征,代表士人的身份。
- 钟仪:高雅与文化的象征,体现对传统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节相开边气不驯”指的是什么?
A. 边境的气候
B. 人生的艰辛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A -
“十年九塞千行柳”中的“九塞”指的是什么?
A. 多次的阻碍
B. 朋友的聚散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A -
诗中“莫怪钟仪错入秦”的意思是?
A. 身份的迷失
B. 文化的传承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章士钊的《鹧鸪天·两湖会馆题》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均表达对人事的感慨,但前者更关注历史与人才的期盼,而后者则关注人生的豪情与及时行乐的态度,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章士钊诗文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