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15:44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白话文翻译:

兄弟们同住在一起,应该相安无事,不要因为小事而起争执。眼前的孩子又是兄弟,以后要留给儿孙们作榜样来观看。

注释:

  • 兄弟:指亲兄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 同居:一起生活,强调共同的生活环境。
  • 忍便安:忍耐是安宁的基础,指要有包容心。
  • 毫末:微小的事物,指无关紧要的事情。
  • 争端:争执和纷争。
  • 眼前:当前,指眼下的情况。
  • 生子:生育孩子。
  • 留与:留给,指将来留给后代的事情。
  • 儿孙:指后代子孙。
  • 作样看:作为榜样供后代观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兄弟同居”这一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法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诗歌见长,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在唐代,家庭观念十分重要,法照创作此诗可能是呼吁兄弟之间应保持和睦相处,避免因小事而产生矛盾,以此影响后代。

诗歌鉴赏:

《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兄弟间的和睦相处与包容心,反对因琐事而引发的争端。前两句“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直接表明了诗人的主旨——兄弟同住在一起,应该互相忍让,共同维护家庭和谐。诗人用“毫末”来形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强调了和睦的重要性。

后两句“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则进一步延伸出家庭和睦对后代的影响,孩子们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将来也会以此为榜样,传承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诗中不仅体现了对家庭和谐的期盼,也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强调长辈在家庭中应起到的榜样作用。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具有人生哲理的深度,引人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兄弟同居忍便安”:兄弟共同生活,只有忍让才能保持安宁。
    • “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要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争执。
    • “眼前生子又兄弟”:眼前的孩子也是兄弟,强调亲情的延续。
    • “留与儿孙作样看”:希望他们以后能以这种和睦的方式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毫末”比喻小事,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通过包容和忍让来维护亲情,为后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意象分析:

  • 兄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
  • 争端:象征着家庭内部冲突,提醒人们避免。
  • 儿孙:象征着家庭的未来,强调教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兄弟和睦
    • B. 争执冲突
    • C. 个人奋斗
  2. “毫末”在诗中意指什么?

    • A. 大事
    • B. 小事
    • C. 财物
  3. 诗中提到的“儿孙”指的是?

    • A. 兄弟
    • B. 后代
    • C. 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兄弟阋于墙》:强调家庭内部的争执与和谐。
  • 《春夜喜雨》:表现亲情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法照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强调兄弟情,但法照更注重家庭和睦的维护,而王维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