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高氏女》

时间: 2025-01-01 15:11:46

由来情种是情痴,匪石坚心两不移。

傥使化鱼应比目,就令成树也连枝。

红绡已结千秋恨,青史难教后代知。

赖有神君解怜惜,为营鸳冢播风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高氏女
作者: 孙云鹤 〔清代〕

由来情种是情痴,匪石坚心两不移。
傥使化鱼应比目,就令成树也连枝。
红绡已结千秋恨,青史难教后代知。
赖有神君解怜惜,为营鸳冢播风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氏女的深情追忆,情感之深似乎是情痴般执着,坚如磐石,不会改变。如果能够变成鱼,应当是双双相依,就像树木的枝条相连一样。红色绡布上已经结下了千秋的遗恨,而青史却难以让后人知晓这些情感的历史。值得庆幸的是,有神明理解并同情这份感情,为这样的爱情营造了鸳鸯的墓地,传播着这份风雅的诗篇。

注释:

  • 情种:指对情感执着的人。
  • 匪石坚心:非石头般坚硬的心,形容心意坚定。
  • 傥使:假如能够。
  • 比目:比目鱼,寓意双双相依。
  • 红绡:指红色的绡布,象征爱情。
  • 青史:历史书籍,比喻历史记载。
  • 神君:指天神,古代人们相信神明能够理解人间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云鹤,清代诗人,以情诗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思乡等主题,情感细腻而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可能与当时的爱情观念和社会风气有关,诗人通过对高氏女的怀念,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挽高氏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高氏女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的开头就以“情种”引入,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念与痴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坚守。诗人在这里将爱情比作坚如磐石的心,强调了情感的坚定与不移。

接着,诗人运用了比目鱼的意象,象征着恋人之间的深情相依,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状态的向往。而当提到“红绡已结千秋恨”时,则揭示了爱情中的苦涩与遗憾,这种遗恨虽然深刻,但却无法在历史中被后人所知晓。

最后一句“赖有神君解怜惜”,则是对神灵的寄托,暗示在这份感情的背后,诗人希望能得到某种超越人间的理解与慰藉。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对高氏女的怀念与对爱情本质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由来情种是情痴:自古以来,情感种子便是情痴,表明对爱情的执着。
  2. 匪石坚心两不移:并非如石头般坚硬的心,形容对爱情的执着。
  3. 傥使化鱼应比目:假如能变成鱼,理应双双相依,生动地描绘了恋人相依的美好愿景。
  4. 就令成树也连枝:即使变成树木,也应如枝条般相连,进一步强调情感的紧密。
  5. 红绡已结千秋恨:红布上已结下千年遗恨,暗示爱情的遗憾与不完美。
  6. 青史难教后代知:历史难以记载这些深情,表现了对爱情的无奈。
  7. 赖有神君解怜惜:幸有神明理解这份感情,暗示对爱情的寄托与盼望。
  8. 为营鸳冢播风诗:为这段爱情营造了美好的象征,表达了对爱的敬重与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情种、鱼、树等,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神明理解情感的能力,使情感更加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氏女的怀念,展现了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理想爱情的向往。诗中不仅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还有对历史无情的感慨,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情种:象征对爱情的执念。
  • 比目鱼:象征恋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传达了相爱之深。
  • 红绡:象征爱情的美好与遗憾。
  • 神君:象征对超越人间的理解与慰藉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情种”指的是什么? A. 对情感的执着
    B. 石头
    C. 鱼

  2. “红绡已结千秋恨”中的“千秋恨”指的是什么? A. 情感的遗憾
    B. 红色的绡布
    C. 神明的怜惜

  3. 诗中提到的“比目鱼”象征着什么? A. 分离
    B. 相依
    C. 历史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钗头凤·世情薄》 - 陆游
  2. 《红楼梦·桃花扇底春》 - 曹雪芹

诗词对比

  • 孙云鹤的《挽高氏女》与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但前者更强调对逝去爱情的追忆,而后者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与无奈。两者都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各自对爱情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 介绍清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挽高氏女》这首诗及其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