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楼送别》
时间: 2025-01-01 15:30:17意思解释
湖楼送别
作者: 孙云鹤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才向西湖来,又别西湖去。
置酒湖上楼,搜索闺中句。
遂令负笈人,也逐吹竽数。
极目渺绿波,持杯对春树。
冥冥暮雨时,青青芳草路。
掉首归仓山,扁舟入烟雾。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来到西湖,又要告别西湖。
在湖上的楼阁中置酒,吟咏闺中的诗句。
因此使得那些背负书籍的人,也随声追逐乐曲。
远望渺茫的绿波,手持酒杯对着春天的树木。
在冥冥的暮雨时分,青青的芳草路显得迷离。
我回头望向仓山,扁舟渐渐驶入烟雾之中。
注释:
- 才向西湖来: 刚刚来到西湖。
- 又别西湖去: 又要离开西湖。
- 置酒湖上楼: 在湖边的楼阁上设酒宴。
- 搜索闺中句: 寻找闺房中吟咏的诗句。
- 负笈人: 背负书籍的人,指读书人。
- 吹竽数: 吹奏乐器,形容轻松愉悦的气氛。
- 极目渺绿波: 目光所及,绿波浩渺。
- 持杯对春树: 手持酒杯,面对春天的树木。
- 冥冥暮雨时: 模糊不清的暮雨时光。
- 青青芳草路: 青翠的芳草遍布的道路。
- 掉首归仓山: 回头望向仓山。
- 扁舟入烟雾: 小舟驶入烟雾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鹤,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富有哲理性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西湖时,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与惜别之情,结合了与友人畅饮时的欢愉,以及回归故乡的惆怅。
诗歌鉴赏:
《湖楼送别》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送别诗,诗人在游览西湖的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离愁别绪。开头两句“才向西湖来,又别西湖去”便直白地道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刚到西湖又即将离去,展现出一种时间的匆忙与流逝。接下来的“置酒湖上楼,搜索闺中句”透露出诗人借酒浇愁的心境,诗人在湖上楼阁中举杯畅饮,吟咏闺房里的诗句,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
而“极目渺绿波,持杯对春树”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绿波荡漾,春树葱郁,诗人在此时此景中,酒杯相伴,愈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流逝的无奈。最后几句“冥冥暮雨时,青青芳草路”将场景推向了暮雨时分,给人一种朦胧、惆怅的感觉,仿佛在为离别而感伤。最后“掉首归仓山,扁舟入烟雾”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诗人以小舟入烟雾的意象,传达了对归途的期待与对人生旅程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向西湖来,又别西湖去: 诗人刚到西湖,便又要离开,表现出短暂的相聚与离别的无奈。
- 置酒湖上楼,搜索闺中句: 在湖边的楼上饮酒,回忆起闺中吟咏的诗句,渗透出对过去的怀念。
- 遂令负笈人,也逐吹竽数: 读书人也随之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诗人和友人们的欢乐场景跃然纸上。
- 极目渺绿波,持杯对春树: 远望湖面绿波荡漾,手持酒杯,面对春天的树木,营造出美好的春日气氛。
- 冥冥暮雨时,青青芳草路: 暮雨降临,青草泛青,诗人感受到离别的愁绪。
- 掉首归仓山,扁舟入烟雾: 诗人回头望向故乡仓山,小舟驶入烟雾,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绿波”比喻湖水的清澈与生动。
- 拟人: “持杯对春树”,春树仿佛具有生命,与人同饮。
- 对仗: “冥冥暮雨时,青青芳草路”,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惆怅,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 象征美丽与离别的地方。
- 酒: 表达欢愉与相聚的情感。
- 绿波: 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春树: 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芳草路: 代表人生的旅途与离别的惆怅。
- 扁舟: 象征归途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负笈人”指的是: a) 读书人
b) 商人
c) 游子
d) 渔夫 -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西湖的赞美
b) 对离别的感伤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自然的描写 -
“极目渺绿波”中“渺”字的意思是: a) 清晰
b) 远大
c) 渺小
d) 茫茫
答案:
- a) 读书人
- b) 对离别的感伤
- d) 茫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别董大》 by 高适
- 《山中送别》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但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豪情;而孙云鹤的《湖楼送别》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云鹤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湖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