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五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日出江空晓气柔,
白筼风起渚烟收。
夜来一饷三更雨,
送尽飞花入海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柔和气息,随着阳光的升起,江面上充满了轻柔的晨雾。微风吹动着水边的白筼竹子,烟雾渐渐散去。夜里下了一场雨,已经过了三更,雨水送走了纷飞的花瓣,流入了大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空:江面空旷,指清晨的江面。
- 晓气柔:晨曦带来的柔和气息。
- 白筼:一种白色的竹子,常用于制作乐器。
- 渚烟:指水边的小洲上的烟雾。
- 饷:这里用作“时辰”的意思。
- 飞花:飘落的花瓣。
- 入海流:花瓣流入大海,意指随水而去。
典故解析
- 夜来一饷:这里提到的“三更”指的是晚上11点到1点的时段,古代人将夜晚分为五更,三更即为夜深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作品风格多样,以豪放和清雅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在明代,社会动荡与变革并存,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
诗歌鉴赏
刘基的《春日杂兴》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在首联中,诗人用“日出江空晓气柔”描绘了晨曦初升时,江面空旷,气息柔和的景象,这种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到舒适与惬意。接着,诗人以“白筼风起渚烟收”继续深化对春日的描写,微风拂动竹子,烟雾渐渐散去,仿佛在诉说着春日的生动与变化。
下联“夜来一饷三更雨,送尽飞花入海流”则转向夜晚的情景,诗人回忆昨夜的雨水,伴随着花瓣的飘落,流入大海,仿佛是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传达出一种对于生命和时光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出江空晓气柔:晨曦照耀下的江面显得空旷而宁静,晨气柔和,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白筼风起渚烟收:微风轻轻吹动白筼竹子,水边的烟雾逐渐散去,展现出春日的生机。
- 夜来一饷三更雨:夜里下了一场雨,已经过了三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送尽飞花入海流:雨水带走了纷飞的花瓣,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晨气与柔和的感觉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风吹动竹子,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前面两句与后面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出: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江空:代表着广阔与宁静。
- 白筼:象征着纯洁与优雅。
- 飞花:象征着短暂与美好的事物。
- 海流: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无尽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晨曦是什么样的?
A. 暴风骤雨 B. 柔和宁静 C. 烈日炎炎 -
“白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竹子 C. 一种树 -
诗中提到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晚上11点到1点 B. 上午7点到9点 C. 中午12点到1点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在《春晓》中,孟浩然也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两首诗都有春天的主题,但刘基的诗更侧重于描写自然的细腻之处,而孟浩然则更多地表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