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下》

时间: 2025-01-01 13:58:57

百二山河壮帝畿,关门何事更开迟。

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下
作者: 崔道融 〔唐代〕

百二山河壮帝畿,
关门何事更开迟。
应从漏却田文后,
每度闻鸡不免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关隘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疑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提到的“百二山河”指的是壮丽的山河,体现了祖国的辽阔。而“关门何事更开迟”则暗示着诗人对局势变化的期盼与不安。接着提到“漏却田文后”,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回想,每次听到鸡鸣时,诗人都不免产生疑惑。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二山河:形容国家的山河壮丽,百二指的是广阔的地域。
  • 关门:指关隘,象征着国防和边境的安全。
  • 漏却:漏掉,失去。
  • 田文:指汉代的田文,典故可能与历史人物有关。
  • 闻鸡:鸡鸣,通常是早晨的象征。

典故解析
“田文”指的是历史上某位有名的人物,可能与诗人的身世和历史背景有关。诗中提到的鸡鸣,常常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道融,唐代诗人,字宗之,原籍河北,后迁至江南。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称,作品多描绘山水、边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统一、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关隘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诗歌鉴赏

《关下》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开篇的“百二山河壮帝畿”一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帝国的雄伟气势,折射出对故国的深情。而“关门何事更开迟”则引出诗人内心的疑惑与焦虑,关门的迟开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不安,带出一种历史的哀愁。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应从漏却田文后”,这是对历史的回顾,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最后一句“每度闻鸡不免疑”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变化而产生的疑虑与不安。鸡鸣通常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但在这首诗中却带有一种不安的情绪,似乎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的情感在对比中愈加深刻,壮丽的山河与内心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沉关怀与个人的无奈。在汉代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二山河壮帝畿:描述了山河的壮丽,表明诗人对国家的热爱。
  • 关门何事更开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疑虑,暗示时局的动荡。
  • 应从漏却田文后:追溯历史,回忆往昔的安宁。
  • 每度闻鸡不免疑:每次听到鸡鸣,产生对未来的担忧。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壮丽的山河与关门的迟开形成鲜明对比,鸡鸣的象征意义则在诗中透露出深刻的忧虑。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象征着祖国的壮丽与繁荣。
  • 关门:象征国家的安全与边防。
  • 鸡鸣: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二山河”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祖国的山河
    C. 一座山

  2. “关门何事更开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安宁
    B. 疑虑
    C.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田文”与什么相关?
    A. 历史人物
    B. 诗人的名字
    C. 诗的题材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慨。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边塞的描写,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关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前者更侧重于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后者则更强调个人的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