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苧萝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上春。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白话文翻译:
在苧萝山下,如花似玉的女子,恰似占据了姑苏台上的春光。一笑之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敌国的情愫,五湖四海中,又有谁能成为真正的功臣呢?
注释:
- 苧萝山:古代地名,指位于今江苏省的山,诗中用以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
- 姑苏台:指苏州的高台,象征着美丽的景色和春天的繁华。
- 一笑不能忘敌国:指笑容之美令人难以忘怀,而此笑又勾起了对敌国的思念。
- 五湖:泛指四面八方的湖泊,这里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英雄豪杰。
典故解析: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貌而使得吴国国君沉迷,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覆灭。西施的故事象征着美貌的力量及其带来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道融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源于诗人对西施及其美丽命运的思考,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爱情、忠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西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美丽女子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刻影响。诗人以“苧萝山下如花女”开篇,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姑苏,感受到那份生机与美好。
接着,诗人将这份美丽与敌国的情感相连,表达了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一笑之间,诗人似乎看到了西施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笑容,进而引出对历史的思索:在这五湖四海中,真正的功臣又在哪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隐含的深情与遗憾,令人动容,展现了诗人对美、情与历史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苧萝山下如花女:描绘了一个如花般美丽的女子,设定了诗的美好氛围。
- 占得姑苏台上春:将女子的美丽与春天的景色相结合,体现了她的青春与活力。
- 一笑不能忘敌国:引入了历史背景,西施的笑容却令人难以忘怀,这里的“敌国”暗指吴国与越国的恩怨情仇。
- 五湖何处有功臣:感慨历史英雄的稀缺,反映了对功名利禄的思考和对真情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春天,突出美丽与生机。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索,反映了美貌背后隐藏的人生哲理与历史的沉重。
意象分析:
- 苧萝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姑苏台:代表着繁华与美丽的聚集之地。
- 一笑:象征着美丽的瞬间,蕴含着深情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施》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崔道融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姑苏台”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美丽的景色
- C. 乡愁
- D. 豪杰
-
“一笑不能忘敌国”中的“敌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楚国
- B. 越国
- C. 吴国
- D. 魏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红楼梦词》 - 曹雪芹
诗词对比:
- 崔道融的《西施》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展现了情感的细腻与对美的追求,但崔道融更侧重于历史与美的结合,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中的美与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施与古代美人》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