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怀古》

时间: 2025-01-19 18:13:26

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当年西施还没有被人们追求时,曾在这条溪边浣纱。一旦她得以侍奉君王身旁,却再也看不见她那美丽的脸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流而去。

注释:

  • 忆昔:回忆往昔。
  • 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因其美丽而被称为“国色天香”,后被用作典型的美女象征。
  • 浣纱:洗纱,古时女子在溪边洗涤纺织品。
  • 侍君王侧:侍奉在君王身边。
  • 玉颜:美丽的面容。
  • 空水流:水流不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的遗憾。

典故解析: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丽而被用作美的象征,历史上她因爱国而投身于吴国的政治斗争。在诗中提到的“浣纱”情景,传达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时光,而她侍奉君王后却消失不见的遗憾,则反映了美丽与权力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字句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历史美人西施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美与权力关系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施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以“忆昔西施人未求”引入,展现了西施在被追求前的宁静生活,营造了一种朴素而又清新的意境。接着通过“浣纱曾向此溪头”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画面,仿佛看到了西施在水边的悠然自得,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然而,随着“侍君王侧”的转折,诗歌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西施的命运随着权力的变迁而改变,失去了自由和属于她的美好。结尾的“不见玉颜空水流”更是将诗人的惆怅和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推向高潮,读来令人心中生悲,感叹美丽的短暂与不可捉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施肩吾对古代美人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西施人未求:诗人回忆往昔的西施,那时她还未受到追求,暗示了她的平凡与美好。
  2. 浣纱曾向此溪头:描绘西施在溪边浣纱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画面。
  3. 一朝得侍君王侧:转折之句,西施被选为侍女,暗示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4. 不见玉颜空水流:表达了对西施美丽容颜消逝的惋惜,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忆昔”与“一朝”,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西施的美丽与水流相提并论,表现出美的短暂与流逝。
  • 意象:溪水、西施、浣纱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歌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的怀念,揭示了美丽与权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对逝去美好的感叹,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施:美的象征,代表着古代女性的美丽与悲剧。
  • 溪水:象征时间的流逝,隐喻着美好的消逝。
  • 浣纱:代表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哪个时期的美女? A. 汉代
    B. 唐代
    C. 春秋时期
    D. 宋代

  2. 填空题:诗中“浣纱曾向此__”中的空缺应填入什么?

  3. 判断题:诗人对西施的命运持悲观态度。 (对/错)

答案:

  1. C
  2. 溪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女性命运的描写。
  • 李白的《庐山谣》对美景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施肩吾更侧重于对人事的感慨,而王维则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