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时间: 2025-01-04 09:36:37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

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

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
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
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遥远的隋城依旧存在,而边疆的敌人气势已经减弱。沙子填满了孤零零的防御工事,昔日的关口碑石也已被焚烧。马匹在寒冷中显得惨淡,雕鸟的叫声带着晚来的悲伤。将军此时正感到闲暇,邀请客人来换歌对唱。

注释:

  • 隋城:指隋朝的城池,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三边:指边疆地区,通常指的是北方和西方的边境。
  • 虏气:敌人气势,指敌国的威胁。
  • 孤障角:孤零的防御工事,暗示边防的衰败。
  • 故关碑:古老的关口碑石,象征着失去的防线和历史的变迁。
  • 马色:马的颜色,强调马匹因寒冷而显得凄惨。
  • 雕声:雕鸟的叫声,常用来渲染环境的悲凉。
  • 将军:指守边的将领,表现出一种闲暇的态度。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隋城”,是指隋朝时期的城池,隐含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更迭。“三边”是历代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和军事防御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国防战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君平,唐代诗人,致力于诗歌、散文及书法的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战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边疆地区,反映了边防士兵的生活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是在战乱之后,边疆防线的衰败与敌人气势的减弱,表现出一种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塞上》以边塞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士兵的孤独。开篇以“万里隋城在”引入,给人一种遥远的历史感,紧接着“虏气衰”则展现出敌人气势的减弱,反映了和平的希望与士兵心中的期待。接下来的“沙填孤障角”与“烧断故关碑”则通过具体的图景描绘出边防的衰败,令人心生惆怅。

马匹的“寒惨”与雕声的“晚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句“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则展现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尽管边境依旧存在着威胁,但在闲暇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歌唱仍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士兵心中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隋城在:描绘了遥远的城市,象征着历史的遗存。
  • 三边虏气衰:表明敌人气势减弱,暗含了国势的变化。
  • 沙填孤障角:防御工事的破败,象征着边防的无力。
  • 烧断故关碑:历史的遗迹被毁,传达出对过去的怀念。
  • 马色经寒惨:马匹因寒冷而显得凄惨,体现了边疆士兵的艰苦。
  • 雕声带晚悲:雕的叫声渗透着悲伤,增强了环境的凄凉感。
  • 将军正闲暇:反映出将军在战乱中难得的闲暇时光。
  • 留客换歌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
  • 比喻:如“马色经寒惨”用马的状态比喻士兵的困境。
  • 拟人:雕声的悲鸣赋予了自然界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沉重而又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记忆。
  • 虏气:代表外敌的威胁与压力。
  • 孤障:体现防线的孤立与无助。
  • 马色:象征士兵的困境与艰辛。
  • 雕声:渲染环境的悲凉与无法逃避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隋城”是指哪个朝代的城池?

    • A. 唐朝
    • B. 隋朝
    • C. 宋朝
    • D. 明朝
  2. 诗中“马色经寒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凄惨
    • C. 安静
    • D. 热情
  3. “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说明了什么?

    • A. 战争的激烈
    • B. 和平的生活
    • C. 孤独的感觉
    • D. 忧伤的情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出塞》与《塞上》均以边塞为背景,但《出塞》更侧重于战争的激烈与士兵的豪情,而《塞上》则更注重于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