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歌原文展示
莫愁乐
王伯稠 〔明代〕
春风吹石城,日日唤花开。
可怜花上月,不唤莫愁来。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拂着石城,天天都在催促花朵开放。可怜的是,花上明亮的月光,却不再唤来那位名叫“莫愁”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石城:指的是某个地方,可能是王伯稠所居住的城市。
- 日日:每天,表示时间的连续性。
- 可怜:可惜,惋惜。
- 花上月:花上照耀的月光,象征美好和宁静。
- 莫愁:人名,意指不愁苦,可能指代作者心中某个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莫愁”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或是对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在古代文学中,“愁”常常与离别、失落相关,而“莫愁”则是一种希望与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伯稠,明代诗人,字子明,有“清新俊逸”的风格,作品多描写自然、情感和人事。他的诗作常带有个人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莫愁乐》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可能因春风与花开的美景而感到愉悦,但同时又因思念之情而感到惆怅,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莫愁乐》通过春风、花开与月光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描写春风的温暖与花朵的绽放,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春风如同慈母般,日日唤醒沉睡的花朵,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然而,接下来的“可怜花上月,不唤莫愁来”则转折了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失落。花虽美丽,月光虽明亮,但却无法唤来思念的人,似乎暗示着现实的无情与无奈。
这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春天的明媚,也有对人情的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快中透出一丝惆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吹石城:春风轻轻吹拂着石城,给人一种温暖和生机的感觉,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日日唤花开:春风每天都在呼唤花朵的开放,显示出春天的活力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 可怜花上月:花朵在月光下显得可怜,暗示着夜晚的孤独与美的脆弱。
- 不唤莫愁来:月光虽美,却无法唤来思念之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风赋予了呼唤的动作,使自然现象生动形象。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与对思念之人的孤独感,展现了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代表新生与希望。
- 花: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生机勃勃的春天。
- 月:象征着宁静与孤独,代表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莫愁”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个人
C. 一种情感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
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春晓》 孟浩然: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生机。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更侧重于壮阔的场景与豪情。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和《莫愁乐》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王伯稠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