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鼓自伍浦渡湖至东山
作者:洪亮吉 〔清代〕
到来青历历,七十二峰巅。
骇浪鱼先拜,惊雷鸟已颠。
水声摇短梦,风色眯长年。
昨夜前山雨,茫茫笠泽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从伍浦出发,渡湖到东山的旅途景象。眼前的景色一片青翠,七十二座峰峦巍峨耸立。波涛汹涌的湖面上,鱼类因惊吓而跃起;天空中的雷声已使鸟类惊飞。水流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梦境,风的色彩则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模糊。昨夜山前下了一场雨,烟雾弥漫在广袤的泽地上。
注释:
- 青历历:形容青色鲜明,景色宜人。
- 骇浪:惊涛,形容波涛汹涌的水面。
- 鱼先拜:鱼因水波的震动而跃起,似乎在“拜”水。
- 惊雷鸟已颠:形容雷声惊动了鸟类,使其飞起。
- 水声摇短梦:水的声音打破了梦的宁静。
- 风色眯长年:风的颜色模糊,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变得不清晰。
- 茫茫笠泽烟:形容雨后的湿气和雾气笼罩着广阔的泽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亮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言清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洪亮吉的旅行途中,可能是在一次渡湖的经历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壮美与时光的流逝,因而吟咏而作。
诗歌鉴赏:
《五鼓自伍浦渡湖至东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展现了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开篇以“青历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朗的山水画面,七十二峰巍峨矗立,给人以磅礴的气势。接着,诗人通过“骇浪鱼先拜,惊雷鸟已颠”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湖面上波涛汹涌的动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一瞬间的紧迫感中。
而“水声摇短梦,风色眯长年”则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水声打破了短暂的梦境,提醒我们现实的存在;风色的模糊则隐喻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结尾“昨夜前山雨,茫茫笠泽烟”更是以雨后烟雾弥漫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氛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美,还映射出诗人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情感细腻且深邃,展现了清代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到来青历历,七十二峰巅:描绘抵达湖边时,清新的自然景象与壮丽的山峰。
- 骇浪鱼先拜,惊雷鸟已颠:波涛汹涌,引发鱼跃与鸟飞的景象,生动而形象。
- 水声摇短梦,风色眯长年:水声打破梦境,风的颜色模糊,象征着短暂与永恒的对比。
- 昨夜前山雨,茫茫笠泽烟:雨后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湿润和神秘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声摇梦”生动形象地表现梦境的脆弱。
- 拟人:将鱼、鸟的行为赋予人性,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工整,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如“骇浪”与“惊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感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历历: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 骇浪、惊雷:表现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预知性。
- 水声、风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 笠泽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峰”指的是: A. 72座山峰
B. 72个城镇
C. 72种植物 -
“骇浪鱼先拜”中“拜”字的意思是: A. 跪下
B. 向水面跃起
C. 游泳 -
诗中“昨夜前山雨,茫茫笠泽烟”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雨后烟雾弥漫的景象
B. 晴空万里
C. 冬雪纷飞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望庐山瀑布》与《五鼓自伍浦渡湖至东山》同为山水诗,前者表现瀑布的雄伟气势,后者则描绘湖泊的波澜壮阔。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