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17:22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

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
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威仪和吉凶的结合,文物与军容相杂。新祭典在大地上进行,因山而托起故封的记忆。凤凰飞去后再不返回,剑化为影子伴随我。再也无法临幸长乐宫,孤独中只听到报晓的钟声。

注释:

  • 威仪:指威严的仪态。
  • 吉凶:指吉祥与凶险,象征着人事的变迁。
  • 文物:指文雅的器物,这里可能指文化的象征。
  • 军容:军队的气势与形象。
  • 新祭:新的祭祀仪式。
  • 故封:旧有的封地,这里指对过去的追忆。
  • 凤飞终不返:寓意重要人物的离去,凤在古代象征着高贵与神圣。
  • 剑化会相从:剑象征权力与英雄,化为影子,暗指失去的力量。
  • 长乐:长乐宫是古代皇宫名,象征富贵与繁华。
  • 报晓钟:清晨的钟声,寓意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重视文章的质朴与真挚。韩愈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尤其是在散文和诗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创作背景: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是唐代皇太后去世后,韩愈为其所作的挽诗。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与地位的重视,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哀悼为主题,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失去的重要性与对往昔的追忆。开头提到的“威仪备吉凶”,既是对皇太后生前威严的肯定,也是对她去世后留下的空缺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文物杂军容”,展现了文化与力量的交融,暗示着权力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一句,情感浓厚,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凤的离去象征着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剑的化为影子则暗示着权力的消逝与历史的流逝。最后两句“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则更是情感的升华,长乐宫象征着繁华与权力,而空闻的钟声则揭示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常,带给读者深深的惆怅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成功地传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对生死无常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威仪备吉凶:开头即点出逝者生前的威仪与地位,象征着她对国事的影响。
  • 文物杂军容:文化与军事的交融,暗示社会的复杂。
  • 配地行新祭:新的祭典仪式,表明对逝者的纪念。
  • 因山托故封:追忆故地,寄托对昔日的怀念。
  • 凤飞终不返:凤凰的离去象征高贵人物的永别。
  • 剑化会相从:失去的权力与地位化为影子,寓意历史的消逝。
  • 无复临长乐:感叹无法再享受过去的繁华。
  • 空闻报晓钟:独自感受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通过“威仪”和“吉凶”的对比,突出逝者的复杂性。
  • 象征:凤与剑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权力与荣光。
  • 拟人:钟声的“空闻”,赋予钟声情感,使孤独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逝者的哀悼为主线,通过对权力与荣华的追忆,反映了个人与历史、生命与时间的无常,表达了对生死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贵、尊贵,代表逝者的身份。
  • :象征权力、力量,暗示历史的变迁。
  • 长乐:象征繁华与富贵,寄托着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 晓钟:象征时间流逝,带来孤独感的提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威仪备吉凶”中“吉凶”反映了什么? A) 文化的深度
    B) 生死的无常
    C) 权力的象征
    D) 人际关系的复杂

  2. “凤飞终不返”中的“凤”象征着什么? A) 权利
    B) 荣耀
    C) 高贵人物
    D) 自由

  3. 诗中提到“空闻报晓钟”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逝者的怀念与孤独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韩愈的《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与杜甫的《春望》均通过生动的意象与优美的修辞展现了对逝去的哀悼,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上韩愈更注重文化与历史的交融,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