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翱》

时间: 2024-12-29 17:59:37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翱
(唐)韩愈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白话文翻译:

送别李翱,我心中感慨万千。
从广州到这里,路途遥远,山峦重重,江水蜿蜒。
我行走在路上,何时才能到达?谁能确定我何时归来呢?
你与我握手道别,脸色却和往常不同。
即使说是追送,今后的足迹从此将绝无联系。
人生在世,无法自我调节与放松,
就像浮木在江中漂流,纵横交错又岂能自知?
宁可怀念别时的苦楚,不要去想别后的忧伤。

注释:

  • 广州:指的是唐代的广州,南方重镇,和北方有较大的距离。
  • 山重江逶迤:形容山峦叠嶂,江水蜿蜒,描绘出送别的壮阔景象。
  • :行礼或握手,表示告别。
  • 追送:意指朋友送行,虽有追送却难以再相见。
  • 自张与弛:指人生的起伏变化。
  • 浮江木:比喻人生如同在江中漂流的木头,无法自知其所处境地。
  • 别时苦,别后思:分别时的苦楚与分别后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古文运动,被尊为古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朋友李翱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在唐代,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

诗歌鉴赏:

《送李翱》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描绘广州的远行,山河的壮丽,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在“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中,诗人发出了对未来不可知的惆怅与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握手告别时,朋友的神情与往日不同,凸显了离别的沉重与悲凉。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来感慨人生的起伏不定,强调人的命运如同浮木一般,随波逐流,难以掌控。最后,诗人以“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来劝慰自己和朋友,更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沉迷于未来的思虑与忧伤。这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情感深度,也蕴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第一联描写远行的艰辛与壮丽的自然景象,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背景。
    2. 第二联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人生的归期充满不确定性。
    3. 第三联通过揖别的细节,传达了离别时的不同心情。
    4. 第四联点出离别后各自的孤独,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5. 第五联阐述人生的无常,强调了人的脆弱与无奈。
    6. 第六联通过比喻,进一步探讨人生的漂泊与失落。
    7. 第七联则以理智的态度去面对离别,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譬如浮江木”,形象化地表达了人生的漂泊与无知。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反问:如“谁能定归期”,增加了诗歌的思考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送别为主题,蕴含了人生哲理,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离别的苦涩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 广州:象征着远行的起点,充满了陌生与期待。
  • 山与江: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辛和曲折。
  • 浮江木:象征着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与漂泊感。
  • 握手:象征着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李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韩愈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浮江木”主要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人生的无常
    C. 友谊的深厚
    D. 离别的痛苦

  3. 诗中提到“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不要怀念过去
    B. 珍惜当下,不要沉迷于未来的忧伤
    C. 永远不要分开
    D. 分开后要互相思念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by 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韩愈的《送李翱》与王之涣的《送别》都以送别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离别的情感。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选》
  • 《唐代诗词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李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