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风力清严扫暮烟。
纤尘不疑月婵娟。
太虚那得有中边。
大地山河空复影,
九霄宫阙旧无传。
几承剑气一飘然。
白话文翻译:
清风劲吹,吹散了傍晚的烟雾。
细微的尘埃也不再怀疑月亮的美丽。
广阔的天空,哪里有边界呢?
大地和山河只剩下空洞的影子,
传说中的宫阙在九霄之上早已无踪。
我似乎承载着剑气,随意而飘然。
注释:
- 清严:清爽而严肃,形容风的劲道。
- 纤尘不疑:细微的尘埃都不再怀疑,形容月光明亮清澈,照耀无疑。
- 太虚:广阔的天空,象征无边无际。
- 大地山河空复影:指大地和河山只留下空洞的影像,表达了一种虚无感。
- 九霄宫阙:指极高的宫殿,象征着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 剑气:指剑的气势,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虞集(1290-1340),字子华,号白云,元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情感细腻,受到同时代诗人和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虞集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因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或因反思人生而作的。受时代背景影响,元代的政治动荡与文化氛围使得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首句“风力清严扫暮烟”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清风把弥漫的烟雾一扫而空,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而“纤尘不疑月婵娟”则将月光的清澈透明与人心的疑虑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接下来的“太虚那得有中边”一语,引发了对宇宙无边界的思考,诗人在此时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渺小与无常。最后两句“几承剑气一飘然”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追求,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整体而言,诗歌以自然景象引发哲理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意象,传达出一种既清新又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力清严扫暮烟:描绘清风强劲,吹散了傍晚的烟雾,营造出清晰的自然环境。
- 纤尘不疑月婵娟:月光如水,细微的尘埃在明亮的月光下不再显得重要,暗示着绝美的事物是值得信赖的。
- 太虚那得有中边:提出了对广阔天空的哲学思考,宇宙的无边无际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
- 大地山河空复影:描绘出大地与山川的虚无,反映出一种失落感与对往昔的追忆。
- 九霄宫阙旧无传:传说中的美好事物如今已无踪影,暗含对理想与现实的叹息。
- 几承剑气一飘然: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豪情,似乎想要以剑气般的意志,追逐自己的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气”比喻理想的强烈与追求的坚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纤尘不疑”将尘埃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清新与力量。
- 月:象征美好与纯洁。
- 太虚:象征无边无际的哲理思考。
- 大地、山河:象征现实的沉重与无常。
- 剑气: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纤尘不疑”是什么意思? A. 月光不明亮
B. 细微的尘埃在月光下显得不重要
C. 诗人对月亮产生怀疑 -
诗中“九霄宫阙旧无传”表达了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C. 对时间的流逝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虞集的《浣溪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而李清照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往昔的怀念。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古代诗人的细腻情感与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