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一 于穆》

时间: 2025-01-06 14:39:12

于穆君臣。

君臣和以肃。

关王道。

定天保。

乐均灵囿。

宴同在镐。

前庭悬鼓钟。

左右列笙镛。

缨佩俯仰。

有则修礼容。

翔振鹭。

骋群龙。

隆周何足拟。

远与唐比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于穆君臣。君臣和以肃。关王道。定天保。乐均灵囿。宴同在镐。前庭悬鼓钟。左右列笙镛。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翔振鹭。骋群龙。隆周何足拟。远与唐比踪。

白话文翻译:

在于穆之时,君臣之间和谐而庄重,关乎王道,安定天下以保家国。音乐在灵囿中和谐,宴会同聚在镐京。前庭悬挂着鼓和钟,左右则排列着笙和镛,缨佩随之俯仰,礼仪得以修整。白鹭展翅飞翔,龙群在天空中畅游。周朝的盛况又有什么可比拟的呢?与唐朝的繁华相比,更是遥不可及。

注释:

  • 于穆:指代一个历史时期或统治者。
  • 君臣和以肃:君主与臣子之间和谐而庄重。
  • 关王道:关乎王道,意味着治理国家的原则。
  • 灵囿:指的是音乐的场所,这里象征和谐。
  • :镐京,古代的都城,象征繁华盛世。
  • 缨佩俯仰:缨带和佩饰随着动作而起伏,形容仪态庄重。
  • 翔振鹭:展翅飞翔的白鹭,象征高洁与自由。
  • 骋群龙:形容龙的群体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强大与权威。
  • 隆周何足拟:周朝的繁华与兴盛又何足挂齿。
  • 远与唐比踪:与唐朝的辉煌成就相比,更显得遥不可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景期,号逢辰,南朝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沈约以其诗歌、散文和辞赋闻名,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乐府。其作品多表现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梁鼓吹曲》是沈约的一组乐府诗,作品多以描写宴会、音乐、和谐的君臣关系为主,反映出当时南朝的政治稳定和繁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在《于穆》中,沈约通过描绘一个和谐而庄重的君臣关系,展现了理想的治国理念。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鹭”和“群龙”,象征着自由与权威,传达出一种对理想政治的向往。通过“君臣和以肃”的描述,诗人强调了在安定的社会中,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应当是和谐而有序的,这也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同时,诗中提到的“灵囿”与“镐”,不仅是音乐和宴会的场所,也是文化繁荣的象征。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期待,对安定繁荣时代的向往,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于穆君臣:指代一个理想的统治时期,强调君主与臣子的良好关系。
  2. 君臣和以肃:说明君主与臣子之间和谐而庄重的关系。
  3. 关王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
  4. 定天保:安定国家,保卫家园。
  5. 乐均灵囿:音乐在灵巧的宫苑中和谐。
  6. 宴同在镐:宴会在镐京这一繁华之地举行。
  7. 前庭悬鼓钟:前庭悬挂着鼓和钟,显示出盛大的场面。
  8. 左右列笙镛:左右则有笙和镛,音乐声愈加热烈。
  9. 缨佩俯仰:君臣的装饰随之起伏,显示出礼仪的庄重。
  10. 翔振鹭:白鹭在空中飞翔,象征自由。
  11. 骋群龙:龙群在空中自由驰骋,象征权威。
  12. 隆周何足拟:周朝的盛况又何足道哉。
  13. 远与唐比踪:与唐朝的繁荣相比,更是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白鹭”象征高洁,龙象征权威,增添了诗的深意。

主题思想:

全诗以和谐的君臣关系为中心,表达了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赞美以及对繁荣盛世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高洁与自由,代表着理想的境界和生活。
  • 群龙:象征权威与强大,体现了国家的威严。
  • 鼓钟、笙镛:代表音乐与和谐,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于穆》一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君臣和谐
    b) 自然景色
    c) 战争与和平

  2. 诗中提到的“灵囿”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宫殿
    b) 音乐的场所
    c) 农田

  3. “翔振鹭”意指什么? a) 高洁与自由
    b) 战争的胜利
    c) 乡村的宁静

答案:

  1. a) 君臣和谐
  2. b) 音乐的场所
  3. a) 高洁与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于穆》与《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但《于穆》更突出和谐的君臣关系,而《春望》则侧重于国家动乱中的个人情感与忧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南朝诗人研究》
  • 《诗经与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