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酸夏苦冬有宜。
筐莒锜釜备糗酏。
逡巡揖让诏司仪。
卑高制节明等差。
君臣之序正在斯。
白话文翻译:
春天有酸味,夏天有苦味,冬天则适宜。
准备好筐子、锜、釜,备齐食物和酒水。
来回巡行,恭敬地行礼,听从司仪的号令。
高低有序,节制清晰,等级分明。
君臣的次序就在这里体现。
注释:
- 春酸:春天的食物多带酸味,象征一种味觉的特征。
- 夏苦:夏天的气候炎热,令人感到苦闷。
- 冬有宜:冬天的气候适宜,代表一种舒适感。
- 筐莒锜釜:筐、莒、锜、釜等是用来盛放或烹饪食物的器具。
- 逡巡:来回走动的样子,形容礼仪上的恭敬。
- 卑高制节:意指有高低贵贱的分明界限。
- 君臣之序:指君主与臣子的等级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彦先,号青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古体诗。
创作背景: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所作的一组诗歌,旨在表现当时的礼乐文化,歌颂君臣之道和社会秩序。这首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对礼仪和等级制度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夏、冬三季的味道描写,引入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春天的酸味、夏天的苦味,与冬天的适宜,暗示了人生的变化与节奏。接着,诗人引入了对礼仪的描绘,强调了在社会生活中君臣之际的分明和秩序。诗中提到的“筐莒锜釜”不仅象征着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对礼仪生活的追求与体现。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层次分明。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结合,表达了对礼乐文化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秩序的重视。沈约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规则的尊重,显示了南朝文人的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酸夏苦冬有宜:描绘四季的味道,春天的酸、夏天的苦、冬天的宜,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
- 筐莒锜釜备糗酏:具体列举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细节的重视。
- 逡巡揖让诏司仪:形象地展示了礼仪场合中,大家恭敬的态度和行为。
- 卑高制节明等差:强调了在社会中贵贱有序的原则,展现了对等级制度的认同。
- 君臣之序正在斯: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君臣关系的和谐与规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酸夏苦冬有宜”,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自然的味道与人的生活状态相联系,体现深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社会秩序和礼仪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君臣关系的重视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酸:象征新生与希望的味道。
- 夏苦:象征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 冬宜:象征宁静与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种季节分别代表什么?
- A. 春天的甜,夏天的辣,冬天的咸
- B. 春天的酸,夏天的苦,冬天的宜
- C. 春天的苦,夏天的咸,冬天的甜
-
“筐莒锜釜”中提到的器具主要用于什么?
- A. 观赏
- B. 生活
- C. 战斗
-
诗中强调的君臣关系是什么?
- A. 平等
- B. 分明
- C. 随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社会的疏离,风格偏向田园诗。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多地融入了禅意和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