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殿试罢赋
玉堂松桧带晨霞,
遥望宸严共拜嘉。
逢掖诸生袍立鹄,
未央清问墨翻鸦。
扶摇九万风斯下,
礼乐三千日未斜。
从此君王识名姓,
烟波惭愧旧渔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殿试结束后的情景:在宫殿的殿堂里,松树和桧树在晨霞中显得格外美丽,遥望着君王威严的身影,心中感到无比敬仰。与我一同参加殿试的学子们,身着袍子,像白鹤一样伫立;在未央宫前,清晨的问候声中,墨迹如同翻飞的乌鸦。扶摇直上的大风将我们带向九万里高空,礼乐声悠扬,阳光洒在大地上,时光似乎还未偏斜。从今往后,君王将认识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名字,而我却因过去的渔家身份而感到惭愧。
注释
- 玉堂:指皇宫内的殿堂。
- 宸严:指皇帝,形容其威严。
- 掖:指侧面,侧边;此处指与他人一起站在旁边。
- 未央:指未央宫,是古代皇宫的一部分。
- 扶摇九万:形容风势强劲,直上云霄。
-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象征文化。
- 烟波:指烟雾和波浪,隐喻渔家生活。
典故解析
- 未央宫:汉代的宫殿,曾是皇帝的居所,象征权力与威严。
- 扶摇直上:出自《庄子》,形容风势强劲,象征理想与志向。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诗人生活在元代,受宋代文化影响,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其诗歌常反映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殿试结束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对知识与文化的崇敬,以及对自身身份的反思。
诗歌鉴赏
《殿试罢赋》是一首描绘殿试盛况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文人身份与科举制度的复杂情感。开篇以“玉堂松桧带晨霞”勾勒出一个优美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皇宫和学术殿堂的崇敬。接着通过“逢掖诸生袍立鹄”,将其他考生与高飞的白鹤相提并论,暗示文人的高洁与追求。未央宫的清问则展现了文人之间的友好与交流,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科举场景。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情感逐渐变得复杂。尤其是最后两句,提到“君王识名姓”和“烟波惭愧旧渔家”,诗人不仅感到荣耀,也流露出对自己出身的惭愧,反映了他对社会阶层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是对成功的赞美,也是对身份的反思,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堂松桧带晨霞:描绘了殿堂的美丽景象,营造出庄严的氛围。
- 遥望宸严共拜嘉:诗人向皇帝表达敬仰之情,体现了对权威的尊重。
- 逢掖诸生袍立鹄:其他考生身着袍子,形似白鹤,象征文人的高洁气质。
- 未央清问墨翻鸦:在未央宫前,清晨的问候声中,墨迹飘飞,表现出文人的活力。
- 扶摇九万风斯下:大风呼啸,象征着理想的高远和追求的执着。
- 礼乐三千日未斜:文化的礼仪与音乐依然存在,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止。
- 从此君王识名姓: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帝王铭记,体现对荣耀的渴望。
- 烟波惭愧旧渔家:最终流露出对出身的惭愧,表现出复杂的内心戏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考生比作白鹤,传达出文人的高洁。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重意象的排列,构建出丰富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殿试的盛况,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崇敬,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个人身份的思考和对社会地位的敏感,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玉堂:象征尊贵与学术殿堂。
- 松桧:象征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晨霞: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白鹤:象征文人的高洁与理想。
- 礼乐:象征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堂”指什么?
- A. 学校
- B. 皇宫
- C. 庙宇
-
“扶摇九万”中的“扶摇”指的是?
- A. 飞翔
- B. 大风
- C. 高升
-
诗人对自己出身的态度是?
- A. 自豪
- B. 惭愧
- C. 无所谓
答案
- B. 皇宫
- B. 大风
- B. 惭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高处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与《殿试罢赋》:两者均表现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地位的思考,但《滕王阁序》更注重历史的流逝,而《殿试罢赋》则聚焦于个体的科举经历与身份认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研究》
- 《科举制度与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