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14:01:22

琉球真蜡接阇婆,日本辰韩秽貊倭。

番船去时遗碇石,年年到处海无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琉球真蜡接阇婆,日本辰韩秽貊倭。番船去时遗碇石,年年到处海无波。

白话文翻译:

琉球的真蜡送到阇婆国,日本的辰、韩、倭等地却有肮脏的风俗。番船离开时留下了碇石,年年在这片海域却没有波涛。

注释:

  • 琉球:今琉球群岛,古为中国的属地,出产蜡。
  • 真蜡:指的是琉球特产的优质蜡。
  • 阇婆:古代对印度尼西亚及周边地区的称呼。
  • 辰韩:古代对朝鲜半岛的称呼,包含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
  • 秽貊:指的是不洁、肮脏的习俗与风俗。
  • 番船:指的是外商的船只,常用于贸易。
  • 碇石:船只停靠时用来固定船只的石头。
  • 年年到处海无波:形容海面平静,暗示贸易的安定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为宋本,生活在元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涉及海洋贸易与外来文化交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与贸易繁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中原与海上贸易盛行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外来文化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与琉球及日本等地的贸易往来。诗中提到的琉球蜡和外地的风俗,反映了当时商贸的繁荣以及对外文化的接纳与冲突。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海上贸易的繁忙景象以及外来文化的复杂面貌。诗的开头提到琉球的优质蜡,表明了贸易的利益与优势。接着提到日本及辰韩等地的肮脏风俗,暗示着文化的碰撞与差异,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内涵。最后一句提到“年年到处海无波”,不仅描绘了海上的宁静,也象征着贸易的稳定与持续。整体上,诗歌在描写贸易场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外来文化的关注与思考,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与文化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琉球真蜡接阇婆”:琉球出产的优质蜡被送往阇婆,展示了琉球在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 第二联:“日本辰韩秽貊倭”:对比琉球的纯净,提及日本及辰韩的肮脏风俗,暗示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 第三联:“番船去时遗碇石”:外商的船只离去时留下碇石,象征着贸易的结束与未来的希望。
    • 第四联:“年年到处海无波”:海面平静,暗示着贸易的连续与安定。
  •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琉球与日本辰韩的对照,突显了不同文化的优劣。
    • 使用了意象,如“碇石”象征着贸易的稳定和持续。
  • 主题思想

    • 诗中通过贸易与文化的对比,表达了对外来文化现象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表现了海上贸易的繁盛与安定。

意象分析:

  • 琉球真蜡:象征着贸易的繁荣与文化的精致。
  • 阇婆:代表了外来文化的接触与交流。
  • 碇石:象征着贸易的固定与稳定。
  • 海无波:象征着平静与安定的贸易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琉球特产是什么?

    • A. 真蜡
    • B. 碇石
    • C. 海货
    • D. 珍珠
  2. 诗中提到的“秽貊”主要指什么?

    • A. 清洁的风俗
    • B. 肮脏的风俗
    • C. 传统的文化
    • D. 新兴的习俗
  3. 诗中提到的“碇石”象征着什么?

    • A. 贸易的结束
    • B. 文化的差异
    • C. 贸易的稳定
    • D. 船只的离去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比较《舶上谣》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前者侧重于贸易与文化交融的现象,后者则是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表现了对海洋与外来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词研究》
  • 《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