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书茅檐下,古道照我颜。
掩卷思古人,邈焉不可攀。
当夕屡废寝,当昼屡废餐。
浮辞炫俗易,实理躬行难。
白话文翻译
在茅草顶的屋檐下读书,古老的道路映照着我的面庞。
合上书卷,思念古代的人,感到他们是如此遥远,以至于我无法追赶。
晚上常常废寝忘食,白天也屡屡不吃饭。
浮华的辞藻容易引人注目,然而实际的道理却难以身体力行。
注释
- 茅檐:茅草屋檐,指用茅草搭建的屋顶。
- 古道:指古旧的道路,这里象征着古代的文化和智慧。
- 掩卷:合上书本,表示思考。
- 邈焉:遥远的样子。
- 屡废寝:多次废弃睡觉,形容夜晚常常不眠。
- 浮辞:浮华的辞藻。
- 实理:实际的道理,真实的事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古人”可以指代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学者与诗人,表达了对他们智慧和思想的追慕与仰望。“邈焉不可攀”则反映了对古人遗迹的敬仰与无法追及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淮,明代诗人,生于江苏省,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淮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读书的感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读书”开篇,设定了诗人静谧的读书环境,将读书与自然、历史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氛围。茅檐下的读书生活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和安宁,诗人通过“古道照我颜”一语,不仅传达了古代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自我与历史的对话。而后,诗人掩卷思古人,所感受到的“遥远”正是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与自我反思。诗中“屡废寝,屡废餐”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甚至忽略了生活的基本需求。最后,诗人指出,虽然华丽的辞藻容易吸引人,但将真实的道理付诸实践却是困难的,显示了他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书茅檐下: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暗示诗人对读书的热爱。
- 古道照我颜:古老的文化影响着诗人的思想和面貌,暗示历史的深远。
- 掩卷思古人:合上书卷,陷入对古代人的思考,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
- 邈焉不可攀:古人遥远而不可及,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无奈和向往。
- 当夕屡废寝,当昼屡废餐:用日常生活的废弃来强调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 浮辞炫俗易,实理躬行难:指出表面华丽的语言易于获得关注,实际道理却难以实践,表现了对学习态度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浮辞”和“实理”的对比,强调了表面和内在的差异。
- 象征:古道象征着历史与文化,茅檐则象征着诗人的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求与对现实学习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与对知识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茅檐:象征宁静的学习环境。
- 古道:象征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智慧。
- 书卷:象征知识与学习的工具。
- 夜晚与白天的废弃:象征对学习的执着与不懈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环境中读书?
- A. 庭院
- B. 茅檐下
- C. 山顶
- D. 河边
-
诗中提到的“古人”是指?
- A. 现代人
- B. 古代的学者
- C. 诗人的朋友
- D. 自己
-
“浮辞”与“实理”之间的关系是?
- A. 完全相同
- B. 一种对比
- C. 互相补充
- D. 无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古代文化的思考。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与本诗有着相似的孤独感和对知识的追求,但柳宗元的作品更注重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淮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