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时间: 2025-01-04 09:09:31

涌霄开宝塔,倒影驻仙舆。

雁子乘堂处,龙王起藏初。

秋风圣主曲,佳气史官书。

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涌霄开宝塔,倒影驻仙舸。
雁子乘堂处,龙王起藏初。
秋风圣主曲,佳气史官书。
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上慈恩寺的浮图时,眼前的美丽景象。宝塔高耸入云,塔影映在仙舟上。雁阵在堂前飞舞,龙王在初秋的藏身处显现。秋风送来圣主的乐曲,佳气环绕着史官的文书。诗人希望能献上重阳的祝福,祝愿圣主万岁长存。

注释:

  • 涌霄:指高耸入云的样子,这里形容宝塔的高度。
  • 宝塔:指慈恩寺的浮图,佛教建筑。
  • 倒影:指宝塔的影子,映在水面上。
  • 仙舸:神仙的船,这里比喻高尚的境界。
  • 雁子:大雁,这里可能隐喻飞翔的意象。
  • 龙王:传说中的水神,象征威严和力量。
  • 秋风圣主曲:指秋天的乐曲,可能是皇帝的音乐,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
  • 佳气:美好的气息,象征文化和文书的光辉。

典故解析:

  •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认为重阳节是阳光最盛之时,适合登高远望,寓意长寿。
  • 慈恩寺:位于长安,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象征着对佛教的尊重与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愔,唐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唐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许多文人雅士会在这一天登高望远,吟诗作赋,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场景,展现出唐代文化的优雅与诗人的深厚情感。开头的“涌霄开宝塔”不仅描绘了慈恩寺的壮观景象,也通过“云”字传达出一种飘渺的感觉,仿佛诗人在云端之上,俯瞰人间的纷扰。接下来的“倒影驻仙舸”,则引入了水的意象,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诗中通过“雁子”和“龙王”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界的灵动与神秘,暗含着对生命的敬畏。

诗的中段提到“秋风圣主曲”,表现出在这个节日里,皇帝的乐曲与自然的和谐,暗示了国家的繁荣与和谐。最后一句“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余”,则是诗人对国家的祝福,表现了他对长寿和安宁的期冀,体现出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还流露出对国家的忠诚与祝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涌霄开宝塔:描绘了高耸的宝塔,展现了壮丽的景象。
  • 倒影驻仙舸:塔影倒映在水中,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雁子乘堂处:展现自然界的生动,雁飞翔在堂前,象征着自由与高远。
  • 龙王起藏初:通过龙王的意象,传达出神秘的力量和自然的威严。
  • 秋风圣主曲:秋风带来皇帝的乐曲,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 佳气史官书:美好的气息环绕着文人的书法,表现出文化的光辉。
  • 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余: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祝愿,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涌霄”比喻宝塔的高耸,营造出一种视觉冲击力。
  • 拟人:“秋风圣主曲”,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

意象分析:

  • 宝塔:象征着佛教文化和精神追求。
  • 雁子: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追求。
  • 龙王:象征着权威与自然的力量。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塔”是指哪个寺庙? A. 大雁塔
    B. 慈恩寺
    C. 普救寺

  2. “秋风圣主曲”中,圣主指的是哪位? A. 皇帝
    B. 文人
    C. 仙人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国家长寿
    C. 人生哲理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思念,而郑愔的作品则更关注国家的繁荣与祝福。两首诗都展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