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征》

时间: 2024-09-19 21:35:24

炬火一川明,前驱听鼓钲。

指途期县驿,问道趣王程。

不为柏人怯,聊寻葵戍盟。

征夫免泥淖,何忍喜天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征 岳珂 〔宋代〕

炬火一川明,前驱听鼓钲。 指途期县驿,问道趣王程。 不为柏人怯,聊寻葵戍盟。 征夫免泥淖,何忍喜天晴。

白话文翻译:

夜晚行军,火炬照亮了整个河流,前行的队伍听着鼓声和钲声。 指向目的地期待着县驿的到达,询问道路急切地赶往王的行程。 不是因为害怕柏人(指敌人)而胆怯,只是为了寻找葵戍(指盟友)的联盟。 征夫们避免了泥泞的道路,怎能不因天晴而欢喜。

注释:

  • 炬火:火炬。
  • 一川:整个河流。
  • 鼓钲: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行军的乐器。
  • 县驿:古代的驿站,用于传递文书和接待官员。
  • 问道:询问道路。
  • 趣王程:急切地赶往王的行程。
  • 柏人:指敌人。
  • 葵戍:指盟友的驻地。
  • 征夫:士兵。
  • 泥淖:泥泞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5-1145),字伯温,号东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情感真挚。此诗可能创作于岳珂随军出征时,描述了夜晚行军的情景,表达了士兵们对盟友的期待和对天晴的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军队夜晚行军的场景,反映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和对友军的期待。诗中“不为柏人怯,聊寻葵戍盟”一句,表明了士兵们不畏强敌,而是急切地寻找盟友以共同对抗敌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行军的场景,展现了士兵们的坚韧和对友军的期待。诗中“炬火一川明”一句,以火炬照亮河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氛围。而“不为柏人怯,聊寻葵戍盟”则表达了士兵们不畏强敌,急切寻找盟友的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岳珂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炬火一川明”:火炬照亮了整个河流,营造出夜晚行军的壮观景象。
  2. “前驱听鼓钲”:前行的队伍听着鼓声和钲声,指挥着行军的节奏。
  3. “指途期县驿”:指向目的地期待着县驿的到达,表达了士兵们对休息的渴望。
  4. “问道趣王程”:询问道路急切地赶往王的行程,显示了士兵们对任务的重视。
  5. “不为柏人怯”:不是因为害怕敌人而胆怯,表明了士兵们的勇气。
  6. “聊寻葵戍盟”:只是为了寻找盟友的联盟,表达了士兵们对友军的期待。
  7. “征夫免泥淖”:征夫们避免了泥泞的道路,体现了天晴带来的便利。
  8. “何忍喜天晴”:怎能不因天晴而欢喜,表达了士兵们对天晴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炬火一川明”中的“炬火”比喻为照亮河流的光源。
  • 拟人:“前驱听鼓钲”中的“听”赋予了前驱队伍以人的动作。
  • 对仗:“不为柏人怯,聊寻葵戍盟”中的“不为”与“聊寻”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行军的场景,表达了士兵们的坚韧、勇气和对友军的期待。诗中展现了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对天晴的喜悦,体现了岳珂诗歌中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对士兵们的同情。

意象分析:

  • 炬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照亮了夜晚行军的道路。
  • 鼓钲:象征着军队的纪律和指挥,指挥着行军的节奏。
  • 柏人:象征着敌人,体现了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
  • 葵戍:象征着盟友,表达了士兵们对友军的期待和信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炬火一川明”中的“炬火”象征着什么? A. 光明和希望 B. 敌人 C. 盟友 D. 泥泞的道路

  2. 诗中“不为柏人怯”中的“柏人”指的是什么? A. 光明和希望 B. 敌人 C. 盟友 D. 泥泞的道路

  3. 诗中“聊寻葵戍盟”中的“葵戍”指的是什么? A. 光明和希望 B. 敌人 C. 盟友 D. 泥泞的道路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珂的其他作品,如《东溪集》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行军诗,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与岳珂的其他行军诗进行对比,如《东溪集》中的《夜行》等,分析其共同点和差异。
  • 与其他宋代诗人的行军诗进行对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探讨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诗歌,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岳珂的诗歌。
  • 《岳珂诗集》:收录了岳珂的全部诗歌,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