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欲暮雪作不已简子新 社后春光正可人,眼中物物露精神。 雪花底事犹飞舞,更与梨花分半春。
白话文翻译:
社日之后的春光真是宜人,眼前的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雪花为何还在飞舞,竟然与梨花共享这半春的时光。
注释:
- 社后:指社日之后,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 春光正可人:形容春光美好,令人喜爱。
- 眼中物物露精神:指春天的景物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 雪花底事犹飞舞:底事,为何;犹,还在。这里指雪花为何还在飞舞。
- 更与梨花分半春:更,还;分半春,共享春天的时光。这里指雪花与梨花共同分享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雪花与梨花共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时节雪花与梨花共存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诗中“社后春光正可人”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而“眼中物物露精神”则进一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万物以生命和活力。后两句“雪花底事犹飞舞,更与梨花分半春”,则巧妙地将雪花与梨花并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春日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社后春光正可人”:社日之后的春光显得格外美好,诗人对此表示喜爱。
- “眼中物物露精神”:诗人观察到春天的景物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 “雪花底事犹飞舞”:诗人疑惑为何雪花还在飞舞,暗示了春末时节的特殊气候现象。
- “更与梨花分半春”:雪花与梨花共同分享春天的美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春日景象。
修辞手法:
- 拟人:“眼中物物露精神”中,将春天的景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活力。
- 并置:“雪花底事犹飞舞,更与梨花分半春”中,将雪花与梨花并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春日景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时节雪花与梨花共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光:象征着美好和生机。
- 雪花:象征着纯洁和寒冷,同时也代表了春末时节的特殊气候现象。
- 梨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社后春光正可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A. 春光 B. 雪花 C. 梨花 D. 社日 答案:A
-
“眼中物物露精神”一句中,诗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
“雪花底事犹飞舞”一句中,“底事”是什么意思? A. 为何 B. 何时 C. 何处 D. 如何 答案:A
-
“更与梨花分半春”一句中,“分半春”是什么意思? A. 共享春天的时光 B. 春天的开始 C. 春天的结束 D. 春天的中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家铉翁《春欲暮雪作不已简子新》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但家铉翁的诗更注重对春末时节特殊气候现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