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蔡瞻明江楼秋晚二首 其一
作者: 洪适 〔宋代〕
斜照穿林迥,归云敛岫迟。
蜗文寒壁篆,蛛巧暮檐丝。
待月是愁处,对山无倦时。
掀髯阻谈绮,细读寄来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晚的宁静与思绪。斜阳透过树林,映照出远处的景色,归来的云彩在山峦间缓缓聚拢。寒冷的壁上留下蜗牛的痕迹,晚上的檐下则有巧妙的蛛网。等待明月升起的时刻是我最愁苦的时候,而对着这青山我却没有感到疲倦。掀起胡须阻止谈论华丽的诗句,细细地阅读朋友寄来的诗篇。
注释
- 斜照:指斜射的阳光,照到树林间。
- 穿林迥:穿过树林,景象开阔。
- 归云:归来的云彩。
- 敛岫迟:聚拢的云彩在山峦间变得缓慢。
- 蜗文:蜗牛在墙上留下的痕迹。
- 寒壁:寒冷的墙壁。
- 蛛巧:蜘蛛巧妙地织出的网。
- 暮檐丝:黄昏时分檐下的蛛丝。
- 待月是愁处:等待月亮升起的时刻是感到忧愁的时候。
- 对山无倦时:面对青山时没有感到疲倦的感觉。
- 掀髯:掀起胡子,表示思考或沉思。
- 阻谈绮:阻止对华丽诗句的讨论。
- 细读寄来诗:仔细阅读朋友寄来的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德音,号潇湘,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在诗词创作上风格独特,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作品常表现出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晚,诗人身处江楼,心境随景而动,描绘出秋天特有的寂静与思念的情绪。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思念友人,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江楼秋晚二首 其一》通过细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晚气氛。诗的开头通过“斜照穿林迥”描绘了夕阳透过树林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接着“归云敛岫迟”则表现了天空变化的细腻,仿佛在暗示时光的流逝。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待月是愁处”,这句将等待月亮的情绪与愁苦紧密联系,表现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而“对山无倦时”则突显了在自然面前的宁静与安然,虽然心中愁绪重重,但面对青山时却可以找到一丝慰藉。
“掀髯阻谈绮,细读寄来诗”的结尾,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珍视与思考。在这个静谧的秋晚,诗人似乎与自然、友人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令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照穿林迥:夕阳倾斜的光线穿透树林,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归云敛岫迟:归来的云彩在远山的轮廓上缓缓聚拢。
- 蜗文寒壁篆:寒冷的墙壁上,有蜗牛的痕迹。
- 蛛巧暮檐丝:在黄昏时分,檐下的蛛网显得格外巧妙。
- 待月是愁处:等待月亮升起的时刻是最让人愁苦的。
- 对山无倦时:面对青山时,心中没有疲倦之感。
- 掀髯阻谈绮:思考时掀起胡须,制止谈论华丽的诗句。
- 细读寄来诗:细细品味朋友寄来的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蜗文寒壁篆”,形象地表现了蜗牛的痕迹。
- 拟人:如“归云敛岫迟”,赋予云彩情感。
- 对仗:诗中对称的修辞,使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晚的感受及对自然与友人的思索,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基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归云:代表思念与归属感。
- 蜗文:象征细腻与生活的轨迹。
- 蛛丝:象征生活的细微之处与艺术的巧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哪个季节的?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待月是愁处”中“愁”字的含义是什么?
- A. 快乐
- B. 伤感
- C. 疲惫
- D. 无聊
-
诗人在面对山时的感受是?
- A. 疲倦
- B. 失落
- C. 安然
- D. 恐惧
答案: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更加直接与深刻。
- 王维《山居秋暝》:与洪适的诗相似,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感受,但王维更侧重于环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洪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