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
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白话文翻译:
小孤山和大孤山相隔不远,望去烟波浩渺,似乎延绵百里。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江面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平静而美丽,两座山峰对峙,仿佛在拥抱青色的鬟发。
注释:
- 小孤山:指较小的孤山,形状独特。
- 大孤山:指较大的孤山,意象更为巍峨。
- 烟波:指水面上轻烟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风日晴和: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好。
- 江似镜:江水平静如镜,反射周围的景物。
- 青鬟:青色的发髻,形容山峰的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常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蔡戡游览孤山时,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山水之间和谐关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诗歌鉴赏:
《三孤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孤山和大孤山之间的宁静景象。诗中“烟波百里”不仅展现了水面宽广的视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慨。尤其在“风日晴和”时,江面如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两峰相对,似乎在进行一种无声的对话,给人以深远的联想。通过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景色的赞美,也反映了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孤相去大孤山:描绘小孤山与大孤山之间的距离,暗示两者的关系与位置。
- 一望烟波百里间:描述远望时江水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风日晴和江似镜:描写晴朗的天气与平静的江面,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两峰对峙拥青鬟:两座山峰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赋予自然以生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小孤”和“大孤”,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江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山峰仿佛在拥抱,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独立、坚韧,代表自然的力量。
- 烟波:象征朦胧、神秘,引发思考。
- 青鬟:象征柔美,体现自然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孤山和大孤山的关系是什么?
- A. 兄弟关系
- B. 相隔不远
- C. 母子关系
- D. 没有关系
-
诗中“江似镜”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江水非常深
- B. 江面平静如镜
- C. 江水很脏
- D. 江水在波动
-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 A. 哀伤
- B. 喜悦
- C. 恐惧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望洞庭》
诗词对比: 蔡戡的《三孤山》与王维的《鹿柴》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蔡戡更侧重于山水的和谐美,而王维则注重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悟,但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