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寺壁
牟融 〔唐代〕
僧家胜景瞰平川,
雾重岚深马不前。
宛转数声花外鸟,
往来几叶渡头船。
青山远隔红尘路,
碧殿深笼绿树烟。
闻道此中堪遁迹,
肯容一榻学逃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寺庙的美景,远望平川,雾气重重,山岚深邃,马儿无法前行。耳边传来几声鸟鸣,偶见渡头的几只小船来回穿梭。青山将尘世的道路隔开,碧绿的殿宇深深笼罩在绿色的烟雾之中。听说这里适合隐居,我是否可以在此安坐一榻,学习逃避世俗的禅理呢?
注释:
- 僧家:指僧人的家,寺庙。
- 胜景:美好的景色。
- 瞰:俯瞰,远望。
- 岚:山间的雾气。
- 宛转:形容声音柔和而清晰。
- 渡头:渡口,船停靠的地方。
- 红尘:尘世,指繁华的世俗生活。
- 碧殿:青绿色的庙宇。
- 遁迹:隐居,逃避世俗生活。
- 逃禅:学习禅宗,追求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静谧的寺庙,作者受到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禅宗和隐士生活的推崇。
诗歌鉴赏:
《题寺壁》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环境。诗中,牟融以“僧家胜景”开篇,直接引入了寺庙的美丽风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他描绘了雾重岚深的景象,生动呈现出一种迷离的感觉,仿佛隐喻着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在“宛转数声花外鸟,往来几叶渡头船”中,诗人用鸟鸣和船只的活动来营造生机与动态,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青山将红尘隔开,暗示着对世俗的超然与向往。最后一句“肯容一榻学逃禅”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禅宗哲理的向往,渴望在这里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雅致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僧家胜景瞰平川:在寺庙中俯瞰美丽的平原,显示出寺庙的优越位置。
- 雾重岚深马不前:浓雾弥漫,山间云岚深厚,使得马匹无法前行,象征着迷惘与停滞。
- 宛转数声花外鸟:鸟鸣声在花丛外回荡,声音清晰而动听,增添了自然的生气。
- 往来几叶渡头船:几只小船在渡头来回穿梭,描绘出生活的气息。
- 青山远隔红尘路:青山将世俗尘世的道路隔开,表达逃避世俗的愿望。
- 碧殿深笼绿树烟:绿树环绕的庙宇被烟雾笼罩,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闻道此中堪遁迹:听说这里适合隐居生活,表达向往之情。
- 肯容一榻学逃禅:愿意在此安坐一榻,学习禅宗,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远隔红尘路”,用青山比喻隐逸的理想。
- 拟人:鸟鸣、船只的往来赋予生命,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感。
- 对仗:如“青山远隔红尘路,碧殿深笼绿树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体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传达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禅宗的向往。
- 青山:代表自然的力量和超然的境界。
- 鸟鸣: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气息。
- 船只: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云雾:象征朦胧与迷离,反映内心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僧家胜景”指的是哪种地方?
- A. 市集
- B. 寺庙
- C. 酒家
-
“青山远隔红尘路”中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
- B. 繁华的世俗生活
- C. 乡村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世俗生活的美好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题寺壁》均表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但《山中问答》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题寺壁》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内心的反思。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禅意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