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存尚林亭夜宴》
时间: 2025-01-01 14:4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存尚林亭夜宴
牟融 〔唐代〕
草堂寂寂景偏幽,到此令人一纵眸。
松菊寒香三径晚,桑榆烟景两淮秋。
近山红叶堆林屋,隔浦青帘拂画楼。
终日忘情能自乐,清尊应得遣闲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草堂,环境清幽,令人不由自主地放眼远眺。傍晚的松菊散发出阵阵清香,桑榆树下的烟霭映衬着秋天的景色。近处的山上红叶堆积在林间的小屋旁,远处的河面上,青色的帘子轻轻拂动着画楼。诗人整日沉浸在这种宁静中,忘却了烦恼,喝着清酒,心中自然生出快乐。
注释:
- 草堂:指简陋的茅草屋,象征隐逸生活。
- 纵眸:放眼远望。
- 松菊寒香:松树与菊花的香气,代表秋冬季节的清香。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来指代晚年的生活状态。
- 烟景:指烟雾笼罩下的景色,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青帘:指青色的窗帘,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画楼的景象。
- 清尊:清酒,暗示诗人所饮之物。
典故解析:
- 松菊:松树与菊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高洁和长寿,尤其菊花在重阳节时被视为象征长寿的花卉。
- 桑榆:出自《后汉书》,用以指代老年,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晚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是唐代较为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隐逸生活的情趣。其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生活盛行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一次夜宴中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沈存尚林亭夜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草堂寂寂景偏幽”引入,声音低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松菊的香气和秋天的景色,展现出晚秋的冷清与深邃。尤其“近山红叶堆林屋,隔浦青帘拂画楼”,两句描写生动,色彩鲜明,像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最后两句“终日忘情能自乐,清尊应得遣闲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这种快乐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沉醉和对生活的淡然。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自省,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草堂寂寂景偏幽":描述环境的宁静和幽深。
- "到此令人一纵眸":引导读者放眼远望,感受景色的美好。
- "松菊寒香三径晚":展现傍晚时分的自然气息。
- "桑榆烟景两淮秋":描绘秋天的烟雾景象,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近山红叶堆林屋":通过红叶的描写,呈现出温暖的秋色。
- "隔浦青帘拂画楼":表现远处建筑的幽美,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终日忘情能自乐":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自得其乐。
- "清尊应得遣闲愁":强调饮酒的乐趣,借酒消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草堂”“烟景”等意象,隐喻诗人的隐逸生活。
- 对仗:如“松菊寒香”“桑榆烟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宁静中求乐的生活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草堂:象征隐逸生活和宁静。
- 松菊:象征高洁与生命力。
- 红叶: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美丽。
- 青帘:象征生活的隐秘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堂”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隐逸
- C. 繁华
-
“松菊寒香”中的“寒香”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气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诗人在整日中能自乐的原因是什么?
- A. 饮酒
- B. 游玩
- C. 读书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沈存尚林亭夜宴》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前者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平和与自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