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俞山居》

时间: 2025-01-01 14:18:57

青山重叠巧裁攒,引水流泉夜激湍。

岚锁岩扉清昼暝,

云归松壑翠阴寒。

不因李相门前见,曾向袁生画里看。

老我不堪诗思杳,几回吟倚曲栏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徐俞山居
作者: 牟融 〔唐代〕

青山重叠巧裁攒,引水流泉夜激湍。
岚锁岩扉清昼暝,云归松壑翠阴寒。
不因李相门前见,曾向袁生画里看。
老我不堪诗思杳,几回吟倚曲栏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山的重重叠叠,巧妙地围绕着引水流泉,夜晚的急流如同激湍。晨雾锁住了岩石的门户,清晰的白天在幽暗中消逝,云雾回归松林的深谷,给人一种寒冷的阴影。并不是因为李相(李白的朋友,曾任宰相)在门前的景色,而是我曾在袁生的画中见到这些美景。如今年老,我已无法承受诗意的渺茫,不知多少次在曲栏上吟诵。

注释:

  • 青山重叠:形容青山层峦叠嶂,景色壮丽。
  • 巧裁攒:巧妙地将自然景观组合在一起。
  • 引水流泉:引导水流和泉水,暗示山居环境的清幽。
  • 岚锁岩扉:山间雾气锁住了岩石的门口。
  • 云归松壑:云雾回归松树林的深谷。
  • 李相:李白的朋友,曾任宰相。
  • 袁生: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擅长山水画。
  • 老我不堪:年老的我已无法承受。
  • 诗思杳:对诗的思绪变得渺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隐居山水之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自身诗思的感慨,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山、流水和云雾,展现了山居的清幽之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氛围。诗中“青山重叠巧裁攒”一语,生动地描绘了山峦的层次感,给人以深远的视觉体验。接着引水流泉的描写,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岚锁岩扉清昼暝”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而“云归松壑翠阴寒”则传达了阴冷的气息,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提及李相和袁生,表达了对古人山水画的欣赏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我反思。老去的诗人感到诗思的渺茫,尽管曾经吟诵,却难以再现那份灵感与激情。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重叠巧裁攒”:层层青山化作巧妙的画面,暗示自然的美。
  • “引水流泉夜激湍”:夜晚的泉水奔流不息,表现出生命的力量。
  • “岚锁岩扉清昼暝”:雾气锁住山门,象征着日夜交替、时间的流转。
  • “云归松壑翠阴寒”:云朵回归松林,营造出一片阴寒的氛围。
  • “不因李相门前见”:不是因为身处李相的美景。
  • “曾向袁生画里看”:在袁生的画中见过的景色。
  • “老我不堪诗思杳”:年老的我难以承载那份诗意。
  • “几回吟倚曲栏干”:在曲栏上吟诵的次数已经不计其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重叠”将山比作画作,增添了诗的艺术感。
  • 对仗:如“引水流泉夜激湍”与“岚锁岩扉清昼暝”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云归松壑,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自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隐居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省,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思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坚定和永恒。
  • 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云雾:象征着神秘与不可捉摸。
  • 松壑:象征着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相”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贺
    C. 李德裕
    D. 李世民

  2. “岚锁岩扉”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美
    C. 内心的孤独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提及的“袁生”是以什么著称的?
    A. 诗人
    B. 画家
    C. 政治家
    D. 商人

答案

  1. A. 李白
  2. A. 时间的流逝
  3. B. 画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牟融的《题徐俞山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牟融更多地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强调那种宁静的氛围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山水田园诗选》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