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稻》

时间: 2025-01-04 06:53:13

稻水千区映,村烟几处斜。

泠风低起树,轻浪细浮花。

鸟雀深深圃,凫珣浅浅沙。

社歌声不绝,于此见年华。

意思解释

观稻

作者: 石沆 〔明代〕


原文展示:

稻水千区映,村烟几处斜。
泠风低起树,轻浪细浮花。
鸟雀深深圃,凫珣浅浅沙。
社歌声不绝,于此见年华。


白话文翻译:

稻田的水面上映照出千百个倒影,村庄的炊烟在几处斜斜地升起。
凉风轻轻吹动树梢,细浪轻轻拍打着花朵。
鸟雀在深深的园圃中鸣叫,野鸭在浅浅的沙滩上嬉戏。
村民们唱着社歌,歌声不断,从中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注释:

  • 稻水: 指稻田的水面。
  • 千区: 千百个区域,形容水面如镜,映出多种景象。
  • 泠风: 清凉的风。
  • 凫珣: 凫,即野鸭,珣是指水边的沙滩。
  • 社歌: 村民在社日(地方祭祀日)唱的歌。

典故解析:

社歌是古代中国农村祭祀社神的歌曲,反映了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村民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沆,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抒情诗见长,常描绘自然景色和农田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农业社会,诗人通过描绘稻田和乡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村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观稻》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和谐美。首联“稻水千区映,村烟几处斜。”用“千区”与“几处”形成对比,展现了稻田的广阔与村庄的静谧。接下来的“泠风低起树,轻浪细浮花。”让人感受到轻风拂面,花瓣轻摇的柔美,描绘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鸟雀和凫珣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活泼与自然的和谐,营造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最后一句“社歌声不绝,于此见年华。”则将个人的观察与集体的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时代的流转与乡村的传统文化。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稻田的美丽,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稻水千区映: 描绘稻水如镜,映射出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
  2. 村烟几处斜: 远处村庄的炊烟,带有一种生活的气息。
  3. 泠风低起树: 清风轻轻拂过树梢,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4. 轻浪细浮花: 水面轻波荡漾,花朵随之轻轻摇曳。
  5. 鸟雀深深圃: 鸟鸣声传来,表现出园圃的生机。
  6. 凫珣浅浅沙: 野鸭在沙滩上游玩,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7. 社歌声不绝: 村民的社歌声此起彼伏,象征着传统的延续。
  8. 于此见年华: 在这种景象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 “稻水千区映”中使用了比喻,表达水面如镜的美。
  • 拟人: “轻浪细浮花”中,浪花似乎也有生命,轻轻摇曳。
  • 对仗: 首联和次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赞美自然与乡村生活,表现出诗人对田园景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水: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村烟: 代表着乡村的生活气息。
  • 凉风: 传达出自然的清新与舒适。
  • 鸟雀: 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 社歌: 反映了乡村的传统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村烟”主要指什么?

    • A. 村庄的炊烟
    • B. 田野的烟雾
    • C. 河流的水汽
  2. 诗中“轻浪细浮花”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花瓣随风飘落
    • B. 水面上花朵轻轻摇曳
    • C. 花丛中的蜜蜂飞舞
  3. 社歌最能体现什么?

    • A. 个人的情感
    • B. 乡村的传统文化
    •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田园诗》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观稻》更注重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鹿柴》则更多地展现了山野的清幽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古诗词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