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烹羆箨龙新上筹,修来秧成尚依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正在烹饪熊肉和龙虾的场景,表达出对新鲜食材的期待。而修剪过的秧苗正好依靠在墙边,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注释:
- 羆:指的是一种熊,古代人们常捕猎。
- 箨龙:指的是龙虾,形象生动,给人以鲜美的联想。
- 筹:这里指代烹饪的器具或工具。
- 修来秧:指的是经过修剪的秧苗,暗示着农作物的成长。
- 尚依墙:意指这些秧苗依然需要依靠墙壁,象征着尚未完全独立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儒宾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及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其风格清新洒脱,语言简练。骆儒宾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农作物的生长与丰收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诗中通过烹饪与耕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丰收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田画面,展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起句“烹羆箨龙新上筹”不仅让人感受到丰盛的视觉冲击,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享受。这里的“羆”和“龙”分别象征着力量与珍贵,代表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元素。接下来的“修来秧成尚依墙”,则是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对比,一方面是烹饪的热烈场景,另一方面是待发的秧苗,展现出一种静与动的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营造出一种生活的诗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诗中既有粗犷的野性,又有细腻的温情,展现了宋代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烹羆箨龙新上筹:描绘了一个烹饪的场景,使用“羆”和“龙”两种食材,象征着丰盛的美食。
- 修来秧成尚依墙:暗示着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依靠墙壁的秧苗象征着尚未完全独立,等待丰收。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句与后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 比喻:将食材与生活的丰富性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丰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羆:象征力量与原始的自然。
- 箨龙:代表珍贵与美味,象征生活的富足。
- 秧:象征着希望与生长,暗示着未来的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羆”指的是什么动物? A. 老虎
B. 熊
C. 狼
D. 猫 -
“修来秧成尚依墙”中的“依墙”意味着什么? A. 秧苗可以独立生长
B. 秧苗尚未完全成长
C. 秧苗与墙壁无关
D. 秧苗已经成熟
答案:
- B. 熊
- B. 秧苗尚未完全成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对生活态度的不同表达。李白强调人生的享乐与豪放,而骆儒宾则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