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时间: 2025-01-05 09:54:10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白话文翻译:

在寒竹林中,我收起鞋子,静静地坐禅,听着滴水声。高大的松树上,残留的松子悄然落下,深井里,冰冻的痕迹显露出来。停止了敲击的磬声,微风吹动树枝,屋顶悬挂的灯光映照着白雪。何时能邀请我在此宿住,乘着月光在空中漫游呢?

注释:

  • 敛屦:收起鞋子,表示进入寺庙时的恭敬。
  • 寒竹:寒冷的竹林,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 安禅:安静地坐禅,指修行。
  • 漏声:滴水声,指从屋顶或者竹林中滴落的水声。
  • 高松:高大的松树。
  • 残子:松树上残留的松子。
  • 深井:深深的井,表明天气寒冷,井水结冰。
  • 罢磬:停止敲击磬,寺庙中常用的乐器。
  • 悬灯:悬挂的灯,照亮雪屋。
  • 招我宿:邀请我来这里住。

典故解析:

诗中体现了道教和禅宗的思想,尤其是在“安禅”和“乘月”这些意象中,表达了诗人对安静修行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郎士元,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诗人寄情于寒竹、松树以及寺院的宁静,表现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是一首描写冬季寒冷夜晚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对话。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进入竹林后的宁静,收起鞋子,意味着一种虔诚和对环境的尊重,坐禅的状态既是对外界的屏蔽,也是对内心的探寻。接着的两句则通过高松的落子和深井的冰痕,展现了冬季的凛冽和孤寂,给人一种清冷而又深邃的感觉。

而后两句转向寺院的内部,打破了外界的冷酷,描述了风吹动树枝和屋内灯光的温暖,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递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人的期盼,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何当招我宿”更是直白地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希望能够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共度美好时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敛屦入寒竹:进入竹林,收起鞋子,表示进入此地的恭敬和肃穆。
    • 安禅过漏声:在这里静坐修行,聆听滴水声,体现出一种清幽的修行状态。
    • 高松残子落:描绘高松的松子在寒风中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深井冻痕生:深井中的冰冻痕迹,反映出寒冷的冬季。
    • 罢磬风枝动:停止敲击磬声,风吹动树枝,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悬灯雪屋明:屋内灯光映照在雪的环境中,形成温暖与寒冷的对比。
    • 何当招我宿: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渴望在此地共同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竹林、松树、灯光、雪等意象构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冬夜竹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寒竹:象征清静、幽深的环境,代表内心的宁静。
  • 高松:象征坚韧与挺拔,传达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 深井:象征深邃与寒冷,表达人生的孤独。
  • 雪屋:象征温暖与宁静,形成对比,传递出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安禅”指的是什么? A. 坐禅
    B. 读书
    C. 游玩

  2. “何当招我宿”中的“宿”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住宿
    C. 休息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冬季的寒冷? A. 寒竹
    B. 深井冻痕
    C. 高松残子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郎士元的《冬夕寄青龙寺源公》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后者则是冬天的寒冷与孤独。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