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时间: 2025-01-05 09:35:01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意思解释

塞上曲

原文展示: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在北方的边陲逐渐升起,边塞的草野依旧稀疏。
大漠中的西风凶猛,黄榆树的凉叶随风飘飞。
身着破衣的人们停止了南方的牧羊,林胡族人也畏惧汉朝的威势。
藁街的商队即将进贡,换来的代马也准备好了新的羁绊。
浮云护卫着玉关,斜阳洒落在金色的微光中。
边塞的萧索声音渐渐静寂,太平的烽火信号也变得稀少。
良善的臣子称赞有道的君王,守卫在四夷的边界上。

注释:

  • 朔陲:北方的边境。
  • 离离:稀疏的样子。
  • 襜褴:形容衣服破旧,指身着破衣的人。
  • 南牧:指南方的牧民。
  • 林胡:指西北的少数民族。
  • 藁街:古代的商贸街道。
  • 代马:用来替换的马匹。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的“林胡”与“汉威”,反映了汉朝时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描绘了边塞的宁静与安定,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锡(约930年-993年),字茂先,号梦阮,宋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写北方边境的风光和民族关系。

创作背景:

《塞上曲》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兴盛、边境安定之时,诗人以边塞为题,表达了对国家政权的赞美及对边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塞上曲》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北方边陲的秋季景象,诗中有浓厚的秋意,描写了大漠的萧瑟和边民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尤其是“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两句,既有对边关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暗含了对国家稳定的庆幸。

从诗中可以看出,田锡不仅关注边塞的自然风光,也关注民众的安危与生活。在“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的结尾,诗人抒发了对良好统治的向往,表达了对君主明理治国的赞美,反映了当时朝政的安定与边疆的和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气生朔陲:北方的秋天气息渐浓。
  2. 塞草犹离离:边塞的草仍然显得稀疏。
  3. 大漠西风急:大漠中的西风猛烈。
  4. 黄榆凉叶飞:榆树的凉叶随风飞舞。
  5. 襜褴罢南牧:身着破衣的人停止了南方的牧羊。
  6. 林胡畏汉威:林胡族人惧怕汉朝的威势。
  7. 藁街将入贡:商队即将进贡。
  8. 代马就新羁:新买的马匹准备好换上鞍具。
  9. 浮云护玉关:浮云保护着玉关。
  10. 斜日在金微:夕阳斜照,映出金色的微光。
  11. 萧索边声静:边塞的萧索声渐渐消失。
  12. 太平烽影稀:太平的烽火信号变得稀少。
  13. 素臣称有道:良臣称颂明君。
  14. 守在於四夷:守卫在四方的夷族边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对仗工整。
  • 意象:秋天的草、狂风的榆树,形成鲜明的视觉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在于赞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表达了对边疆百姓生活的关怀,以及对明君治国理政的仰慕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成熟。
  • 大漠:代表边疆的辽阔与苍凉。
  • 浮云:象征着变幻无常的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林胡”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鲜卑族
    c) 林胡族
    d) 羌族

  2. “浮云护玉关”中的“浮云”用来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保护者
    c) 变幻的局势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1. c) 林胡族
  2. b) 保护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光,但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人文情怀。
  • 崔颢《黄鹤楼》:更多表达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田锡诗文集》

以上是关于《塞上曲》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