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杜鹃花》

时间: 2025-01-04 07:47:27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

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杜鹃花
作者: 择璘 〔宋代〕

蚕老麦黄三月天,
青山处处有啼鹃。
断崖几树深如血,
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叹鹤林成梦寐,
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颐愁无奈,
又怕声声聒夜眠。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天,蚕已老,麦子也开始变黄,青山处处都能听到杜鹃的啼鸣。断崖上,几株杜鹃花的颜色如血一般鲜红,阳光照耀下,水面上映出花朵,温暖而欲燃。三次叹息,鹤林成了梦中的景象,仿佛在前生的仙境中寻找神仙。小山支着下颌,愁苦无奈,怕是那杜鹃声声,让我夜不能眠。

注释:

  • 蚕老:指蚕虫成熟,通常与春季的农事活动相关。
  • 麦黄:指麦子开始成熟,呈现出黄色,象征着春末夏初的时节。
  •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古人常用杜鹃的声音象征哀伤。
  • 深如血:形容杜鹃花的颜色极其鲜艳,像血一样红。
  • 阆苑:传说中的仙境,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拄颐:用手肘撑着下巴,表示思考或忧愁的姿态。
  • 聒夜眠:形容杜鹃鸣叫声扰人安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择璘,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透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杜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哀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咏杜鹃花》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开头以“蚕老麦黄三月天”切入,描绘出春季的美景,瞬间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接着,诗人描写杜鹃鸟的啼鸣,增添了一层哀伤的情绪,这种情感在“深如血”的杜鹃花与“声声聒夜眠”的对比中显得愈发强烈。

诗中反复提到的“叹”与“愁”,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是美丽的春光,却又夹杂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在“前生阆苑觅神仙”的描写中,诗人似乎在追溯往事,渴望与往昔的美好相遇。结尾的“又怕声声聒夜眠”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感受到外界的喧嚣,更加深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构建了春天的美与哀愁之间的纠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杜鹃花的咏叹,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热忱与对人生的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蚕老麦黄三月天:描述三月的农田景象,暗示生命的轮回与生机。
  • 青山处处有啼鹃:杜鹃啼鸣,增添了春日的韵味,同时也引出哀伤的情感。
  • 断崖几树深如血:用强烈的色彩描绘杜鹃花,象征着生命的热烈与脆弱。
  • 照水晴花暖欲然:描绘了温暖的春日气息,唤起美好的自然感受。
  • 三叹鹤林成梦寐: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增添了诗的哲思。
  • 前生阆苑觅神仙:引入神话意象,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小山拄颐愁无奈:描绘了诗人在思考中的无奈与疲惫。
  • 又怕声声聒夜眠:结尾引出杜鹃的啼鸣,对诗人夜晚安宁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深如血”形象地传达了杜鹃花的鲜红。
  • 拟人:将杜鹃的啼鸣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诗人内心的影响。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杜鹃花的描写,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之美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内心的忧愁,展现了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春天与生命,同时暗含哀伤与思念。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轮回。
  • 血色:强烈的情感象征,表现生命的热烈与脆弱。
  • 阆苑:理想与梦境的象征,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月天,描述了哪几种农作物的状态?
    A. 玉米和稻子
    B. 蚕和麦
    C. 大豆和小麦

  2. “深如血”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杜鹃花的颜色
    B. 青山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3. 诗中提到的“阆苑”代表了什么?
    A. 一个现实中的地方
    B. 传说中的仙境
    C. 一片荒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咏杜鹃》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注重月光与江水的结合,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青春的哀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甫与诗歌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