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

时间: 2025-01-05 10:01:57

院寒青霭正沈沈,霜栈干鸣入古林。

数叶贝书松火暗,

一声金磬桧烟深。

陶潜见社无妨醉,殷浩谭经不废吟。

何事欲攀尘外契,除君皆有利名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
—— 皮日休

院寒青霭正沈沈,
霜栈干鸣入古林。
数叶贝书松火暗,
一声金磬桧烟深。
陶潜见社无妨醉,
殷浩谭经不废吟。
何事欲攀尘外契,
除君皆有利名心。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院子里,青色的烟雾正沉沉地笼罩,
霜冻的栈道上,树干的鸣声传入古老的林中。
几片树叶如贝壳般书写,松树的火光黯淡,
一声金色的磬声,柏树的烟雾深沉。
陶渊明在社祭上喝酒并无妨碍,
殷浩吟诵经文也没有闲废。
何必去攀附尘世间的名利,
除了你,人人都有各自的利名之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霭:青色的烟雾,指寒冷的气氛。
  • 霜栈:被霜覆盖的栈道。
  • 贝书:指树叶的形状像贝壳,或寓意书写。
  • 金磬:一种金属铸造的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
  • 桧烟:柏树的烟,暗示幽深的氛围。
  • :古代祭祀土地的场所。
  • 陶潜:即陶渊明,号靖节,著名的隐士诗人。
  • 殷浩:殷浩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 :指契合或约定。

典故解析

  • 陶渊明:常被称为隐逸诗人,代表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殷浩:他以学识渊博闻名,诗文兼备。
  • 名心:对名利的追求,反映了士人的困惑与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太常,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皮日休寒夜访友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律诗的结构,韵律和谐,意象丰富,展现了寒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思考。开篇“院寒青霭正沈沈”的描绘,给人一种寒冷、静谧的氛围,读者仿佛置身于冷清的院落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深邃。接下来的“霜栈干鸣入古林”,通过声音的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和殷浩,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选择。陶渊明醉心于自然,安于隐逸,而殷浩则在学术上追求卓越。两者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名利与隐逸之间,何去何从?

最后两句“何事欲攀尘外契,除君皆有利名心”,以质疑的口吻,强调了对尘世名利的无奈与疏离,唯独对友人的情谊是值得追求的。整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们在追名逐利与追求内心平静之间的挣扎,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和自我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院寒青霭正沈沈:描绘寒冷的院落和浓厚的青烟,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
  2. 霜栈干鸣入古林:霜冻的栈道上,树干的鸣声传入古林,呈现出一种寂静中有声的景象。
  3. 数叶贝书松火暗:松树的火光微弱,几片如贝壳般的树叶在暗影中摇曳,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4. 一声金磬桧烟深:金磬的声音在深沉的柏树烟雾中回响,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5. 陶潜见社无妨醉:陶渊明在祭社时饮酒,表现出他对世俗的洒脱。
  6. 殷浩谭经不废吟:殷浩吟诵经典,展现了对学问的执着。
  7. 何事欲攀尘外契:质疑为何要追逐外界的契约与名利。
  8. 除君皆有利名心:除了君子,人人都追求名利,表达了对名利的批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贝书”比喻树叶,形象生动。
  • 对仗:如“陶潜见社无妨醉,殷浩谭经不废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添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名利与隐逸生活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浮华与内心平静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名利的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夜: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青霭:代表幽深的自然环境。
  • 松火:象征温暖与希望。
  • 金磬:代表智慧与灵性。
  • 社祭:象征传统与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皮日休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社”指的是什么?
    A. 村庄
    B. 祭祀场所
    C. 学校
    D. 书院

  3. 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反对
    D. 随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对比皮日休与王维的作品,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反思,但皮日休更加强调对名利的批判,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和谐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皮日休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