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词五首
作者: 释子淳 〔宋代〕
举目谁亲无可攀,
翛然独对水云闲。
山色里,浪花间,
妙体堂堂不露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抬头望去,谁是亲近的人,没有可以依靠的对象;我悠然自得,独自面对水面与云彩的闲适。山色映衬着,浪花荡漾之间,妙曼的身姿却显得不露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举目: 抬起头来,四处看。
- 无可攀: 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或事物。
- 翛然: 悠闲自在的样子。
- 妙体: 美好的身体或身姿。
- 堂堂: 形容气度非凡,显得大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山色”和“浪花”常常在古诗中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子淳,宋代禅僧,其作品多以禅理为主,反映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其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闲适的时刻,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出对人际关系的淡然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于世俗关系的淡泊。诗的开头“举目谁亲无可攀”,表现出一种孤独感,诗人似乎在感叹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这种孤独并非悲伤,反而是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翛然独对水云闲”,诗人自得其乐,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
“山色里,浪花间”,诗人用山色与水波的交融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后一句“妙体堂堂不露颜”,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隐逸。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的自然景物,构建了一幅恬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目谁亲无可攀: 诗人四处张望,发现身边没有可以依赖的人,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翛然独对水云闲: 诗人悠然自得,独自面对水和云,享受宁静的时光。
- 山色里,浪花间: 描绘出山与水的自然景观,营造出和谐的气氛。
- 妙体堂堂不露颜: 美好的身姿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无比自然,不需要刻意展现。
修辞手法:
- 比喻: “妙体”暗指诗人内在的美与气质。
- 对仗: 诗中“山色里,浪花间”形成了良好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于世俗人际关系的淡泊和超脱,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 象征灵动与流动的生命。
- 云: 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山: 象征稳重与永恒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举目谁亲无可攀”中的“攀”字意思是:
A. 攀登
B. 依赖
C. 触碰
D. 观察 -
诗中“翛然独对水云闲”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忙碌
B. 孤独
C. 悠闲
D. 悲伤 -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感叹人生无常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表达对亲情的诉说
D. 赞美自然的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同样以自然为主题,描述渔民的生活情景。
- 《山行》: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独坐敬亭山》(李白)与本诗相比,李白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而释子淳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