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春雷
水国春雷早,
阗阗若众车。
自怜迁逐者,
犹滞蛰藏馀。
白话文翻译:
春雷在水乡早早响起,
轰鸣声如同众多战车行驶。
我不禁自怜那些漂泊在外的人,
他们依然滞留于冬眠的残余之中。
注释:
- 水国:指水乡,通常指江南地区。
- 阗阗:形容声音连续而响亮,像车轮滚动的声音。
- 迁逐者:指漂泊或流浪的人。
- 蛰藏:指冬眠,常用于形容动物在寒冷季节的沉睡状态。
典故解析:
- 春雷:在中国文化中,春雷是春天来临的象征,意味着万物复苏。
- 众车: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息,带来希望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文,号云阳。生平经历较少记载,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雷的感受和对漂泊者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生活的不易。
诗歌鉴赏:
《闻春雷》通过描绘春雷的响起,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盎然,透过春雷的声音,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复苏。诗中“水国春雷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天氛围,展现了春雷作为自然现象的伟大与神奇。而“阗阗若众车”的比喻,则将春雷声音的连绵不绝形象化,仿佛众多车辆在奔跑,传达出一种动感与激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怜“迁逐者”,流露出对游子和漂泊者的关切与同情,反映了他对于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思考。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象的同时,思考了人间的无奈与漂泊,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情怀交织的复杂情感。
全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水国、春雷、众车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季节特征,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深切关注,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国春雷早”:在水乡,春天的雷声来得特别早,暗示春天的到来。
- “阗阗若众车”:春雷的声音如同众多车轮的滚动,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春雷的强烈与猛烈。
- “自怜迁逐者”:诗人感到怜惜那些漂泊在外的人,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
- “犹滞蛰藏馀”:这些人仍然滞留在冬眠的状态中,暗示他们的无奈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雷比作众车,增强了声音的感染力。
- 拟人:通过“自怜”表达个人情感,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联系。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雷的描绘,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对生活的渴求,同时表现了对漂泊者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新的生命与希望。
- 水国:指水乡,代表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
- 迁逐者:象征着在社会动荡中失去根基的人们,反映社会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部
D. 东部 -
诗中“阗阗若众车”形象地描述了什么?
A. 春风
B. 春雨
C. 春雷
D. 春雪 -
诗人自怜的对象是?
A. 自己
B. 漂泊者
C. 春雷
D. 自然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晓》与《闻春雷》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晓》更加侧重于春天的宁静与美丽,而《闻春雷》则通过春雷的轰鸣反映了春天的力量与动感。
- 《春江花月夜》则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司空曙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