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
原文展示:
昼漏传清唱,天恩禁旅秋。
雁亲承露掌,砧隔曝衣楼。
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
白话文翻译:
白昼的漏水声传来清脆的歌唱,天恩庇佑让旅途的秋天显得格外美好。
大雁亲昵地在露水中掠过,砧板隔着阳光晒衣的楼阁。
赐宴的中人送来美食,余香在侍女的手中收集。
我仍然听到上直的劳苦,傍晚时分在凤池边散步。
注释:
- 昼漏:古代的漏壶,指时间的流逝。
- 天恩:指上天的恩赐。
- 禁旅:指出行受到的限制或保护。
- 雁亲:指大雁,象征团聚与思乡。
- 砧隔曝衣楼:意指在楼上晾晒衣服,砧板与楼房的隔离。
- 赐膳:指被恩赐的饭食,常用于表示对官员的优待。
- 馀香:指剩余的香气。
- 劳上直:指辛苦的官员,晚步即傍晚散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长,号青门,诗风清新,情感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晚秋时节,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身处西省,诗人借景抒情,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温馨。
诗歌鉴赏: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色和表达友情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昼漏传清唱”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清新,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天恩禁旅秋”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体现了自然的恩赐与美好。
随后,诗人通过“雁亲承露掌”描绘了秋天的生动景象,雁群在露水中飞翔,象征着团圆与思乡之情。紧接着的“砧隔曝衣楼”,则是对家庭生活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温馨的生活画面。
“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展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生活的安逸与美好。最后一句“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则将思念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景色与情感交织,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昼漏传清唱:白昼的漏水声传来清脆的歌声,象征光阴流逝与生活的乐趣。
- 天恩禁旅秋:秋天的美好是上天的恩赐,令人感到温暖与宁静。
- 雁亲承露掌:大雁在露水中飞翔,增添了秋天的生动气息。
- 砧隔曝衣楼:描绘家庭生活的细节,传递出温馨的氛围。
- 赐膳中人送:宴席上佳肴的传递,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 馀香侍女收:侍女收集余香,暗示美好生活的延续。
- 仍闻劳上直:上直是指辛勤工作的官员,诗人对他们的关心与惦念。
- 晚步凤池头:傍晚在凤池边散步,展现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美好比作天恩,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雁亲承露掌,使得大雁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思念,描绘了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昼漏:象征时间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天恩:代表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美好。
- 雁:象征团聚与思乡之情。
- 砧:生活的细节,象征家庭的温暖。
- 凤池:代表宁静与优雅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昼漏传清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夜晚的寂静
B. 白昼的清新
C. 秋天的寒冷 -
“天恩禁旅秋”中的“天恩”指代什么? A. 上天的保佑
B. 朋友的关心
C. 家庭的温暖 -
“仍闻劳上直”中提到的“上直”是指什么身份的人? A. 学者
B. 官员
C. 商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自然与友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情感基调更加深邃。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和对友谊的渴望,情感更加奔放与豪放。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籍:《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
- 相关文章:《唐代诗人研究》、《司空曙生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