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诏书
陆游
忆瞻銮仗省门前,
扇影鞭声下九天。
寂寞嘉州迎诏处,
忽闻鼓吹却凄然。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在省门前观看皇帝的车驾,
扇影摇曳,鞭声如雷,传遍九天。
在这寂寞的嘉州,等待着诏书的到来,
忽然听见乐鼓声,却感到一阵凄凉。
注释:
- 銮仗:指皇帝的车驾和仪仗。
- 扇影:扇子的影子,这里指迎接皇帝时扇子的摇动。
- 鞭声:指驱赶马车的鞭声,此处象征着皇帝的威严。
- 嘉州:今四川嘉州,诗人所处的地方。
- 鼓吹:乐器的声音,这里用以形容迎接的乐声。
典故解析:
“銮仗”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诗中提到的“九天”强调了皇帝的高贵地位。而“鼓吹”则是古代迎接皇帝时的乐曲,表达了对皇权的尊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歌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感情见长,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迎诏书》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诗人心忧国事,表现出对皇权的敬畏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此时的嘉州也显得格外寂寞,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迎诏书》通过对比强烈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盛况,声势浩大,给人以震撼。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转向了对嘉州的寂寞和对诏书的期待,令人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尽管外在的华丽与喧嚣,内心却是冷清和凄凉,这种反差让整首诗更显深刻。诗人在对权力的敬畏中,流露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瞻銮仗省门前:回忆起在省门前观看皇帝的车驾,表现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 扇影鞭声下九天:随着鞭声的响起,扇影摇曳,传遍高空,强调了皇权的威严与气势。
- 寂寞嘉州迎诏处:在嘉州这片寂静中,等待着皇帝的诏书,体现出环境的冷清与诗人的孤独。
- 忽闻鼓吹却凄然:突然听到乐声,却感到一阵凄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前半部分描绘热闹的场景,后半部分则是冷清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使用了“銮仗”、“鞭声”、“鼓吹”等意象,传达出皇权的庄严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皇权的敬畏与个人孤独感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銮仗:象征着皇权和威严,反映出作者对权力的敬畏。
- 扇影:代表着迎接和热情,形成与后面的寂寞形成对比。
- 鼓吹:音乐的声音,象征着盛大的场面及皇帝的威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銮仗”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车驾
B. 普通百姓的车
C. 文人的书信
答案:A -
诗人回忆起省门前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忧虑
C. 期待
答案:B -
“忽闻鼓吹却凄然”中的“凄然”意指什么? A. 愉悦
B. 凄凉
C. 兴奋
答案:B
参考资料:
- 陆游的诗歌集
- 相关的历史背景书籍
- 诗词鉴赏类书籍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对比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沧桑与百姓的苦难。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特点,值得深入思考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