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1-01 13:25:26

吾鹤尤驯扰,俄如引避然。

何曾厌茅舍,多是为茶烟。

活计穷桑苎,枯肠老玉川。

苍头犹爨下,丹顶已松颠。

渴饮谁能免,高飞尔自贤。

须臾休茗事,却下竹傍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鹤尤驯扰,俄如引避然。
何曾厌茅舍,多是为茶烟。
活计穷桑苎,枯肠老玉川。
苍头犹爨下,丹顶已松颠。
渴饮谁能免,高飞尔自贤。
须臾休茗事,却下竹傍边。

白话文翻译

我的鹤儿特别温驯,转瞬间如同被引导着避开了。
我何曾厌倦过这茅草屋,往往只因那一缕茶烟。
活计中耗尽了桑树和苎麻,肚子渐渐空虚,心如老玉川。
苍头鸟依旧在灶下盘旋,丹顶鹤却已在松树顶端翩翩起舞。
渴饮谁人能逃避,高飞的你自以为是。
片刻停下泡茶的事,便在竹子旁边坐下。

注释

  • :指一种鸟,象征高洁与自由。
  • 茅舍:茅草搭成的房屋,居所。
  • 茶烟:泡茶时产生的烟雾,象征生活的闲适。
  • 桑苎:桑树与苎麻,古代常用的作物。
  • 苍头:指苍头鸟。
  • 丹顶:指丹顶鹤,象征长寿与高贵。
  • 高飞尔自贤:意指高飞的鸟自以为聪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自号天池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克庄隐居于竹溪草堂期间,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珍惜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独特的田园情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通过描绘鹤、茶、竹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开篇的“吾鹤尤驯扰”表明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鹤作为诗人的伴侣,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自在。

接下来的“多是为茶烟”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热爱,茶烟缭绕,似乎在描绘诗人品茗的悠闲情景。此处的“茅舍”象征着简朴而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不追求奢华而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活计穷桑苎”,则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虽然生活中有种种艰辛,但他仍然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与平和。而“苍头犹爨下,丹顶已松颠”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生物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人生的多样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在竹溪草堂的闲适与安宁,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切思考与对生活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鹤尤驯扰:我那只鹤儿特别温驯,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融洽。
  2. 俄如引避然:转瞬之间似乎被引导着避开,暗示了自然的变化和诗人的思索。
  3. 何曾厌茅舍:从未厌倦这简朴的居所,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 多是为茶烟:常因那一缕茶烟而感到满足,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5. 活计穷桑苎:虽然生活艰辛,依然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
  6. 枯肠老玉川:比喻内心的寂寞与空虚,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7. 苍头犹爨下:苍头鸟依旧在灶下,描绘了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8. 丹顶已松颠:丹顶鹤在松树顶端翩翩起舞,象征着自由与高雅。
  9. 渴饮谁能免:生活中谁能逃避渴望,暗示人性中的欲望与追求。
  10. 须臾休茗事:片刻停下泡茶的事,体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11. 却下竹傍边:最后选择在竹子旁边静坐,象征着安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比作诗人的伴侣,象征高洁的志向。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苍头犹爨下,丹顶已松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高洁。
  • 茶烟:代表生活的闲适与品味。
  • :象征高雅与坚韧。
  • 丹顶鹤:象征长寿与尊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自由与高洁
    • C. 物质的追求
  2. 诗人对“茅舍”的态度是:

    • A. 厌倦
    • B. 珍惜
    • C. 不在乎
  3. “须臾休茗事”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急躁
    • B. 悠闲
    • C.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刘克庄的诗作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倾向于细腻的观察和情感的抒发,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与哲思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刘克庄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刘克庄的这首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