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竹成林橘满园,
牛归童子掩篱门。
主人虽不知名氏,
想见孤高可与言。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种满竹子的树林和丰收的橘子园中,
放牛的童子归来,轻轻关上了篱笆门。
虽然这位主人没有显赫的名声,
但我想他一定是一位可以心灵沟通的高洁之人。
注释
- 种竹成林:指种植竹子,形成竹林。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
- 橘满园:橘子成熟,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 牛归童子:童子指放牛的孩子,体现朴素的乡村生活。
- 掩篱门:轻轻关上篱笆门,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安详。
- 虽不知名氏:虽然不知道这位主人的姓名,表现对其身份的无所谓。
- 孤高:形容人品高洁,孤独而不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孤高”可以引申为隐士的生存状态,借用古代隐士陶渊明的形象,强调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美,号逢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气节和风骨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的乡村图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种竹成林橘满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丰收的喜悦。竹子与橘子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精神的寄托,代表着诗人对清高与丰盈的追求。接下来的“牛归童子掩篱门”则通过一个放牛的孩子的形象,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纯朴与宁静,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足并非物质的丰富,而是心灵的满足。最后两句“主人虽不知名氏,想见孤高可与言”则揭示了诗人的思考:虽然这位主人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其内在的高洁与孤高却是值得欣赏和交流的。这种对隐士精神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反思与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种竹成林橘满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表现了丰收的景象,隐喻诗人内心的充实。
- 牛归童子掩篱门:通过童子的动作,表现出一种平静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 主人虽不知名氏:强调对人的内在品质的重视,不在乎外在的名声。
- 想见孤高可与言:表达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希望能够与这样的人交流。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竹林与橘园的描写,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在品德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孤高志向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坚韧不拔的品格。
- 橘:寓意丰收与幸福。
- 童子:代表纯真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 篱门: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种竹成林”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坚韧
C. 家庭
D. 友情 -
诗中“牛归童子”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忙
B. 安宁
C. 忧伤
D. 喧闹 -
作者刘克庄的创作背景属于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境界。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强调隐逸与自然,但陶渊明的诗更强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与个体的精神独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