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雨一消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泛舟役,遂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更过。
无由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白话文翻译:
云雨一散去,悠悠的关山和河流又显现出来。
大家都在忙着划船,结果却隔着洞庭湖的波涛。
楚水奔流不息,秋风再次吹过。
无奈无法相见,只能恨自己寄出的信太多。
注释:
- 云雨:指天气的变化,云雾和雨水的消散。
- 悠悠:形容时间悠长,心情也显得悠远。
- 关复河:关山和河流再次显现,指代自然景色的变化。
- 泛舟:划船,泛指在水上游玩。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涛。
- 楚水:指楚地的水,通常指长江流域的水。
- 无由得相见:没有机会见面。
- 却恨寄书多:反而恨自己写了太多信件而无法传达心意。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楚水”与“洞庭波”,与楚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楚地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繁盛的地区,常常作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背景。“秋风”象征着凋零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字云翔,唐代诗人。与王维、孟浩然等人齐名,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干与贺侍郎相识后,因贺侍郎远赴江夏,方干借诗表达思念之情,并对友人间的隔阂感到惋惜。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首句“云雨一消散”展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着心情的起伏;接着“悠悠关复河”则将诗人的思绪从自然景色引向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诗中“俱从泛舟役,遂隔洞庭波”,描绘了一种无奈的境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与现实的距离。最后两句“楚水去不尽,秋风今更过”,通过自然的无限流转反衬出人情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一句更是将思念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无奈的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雨一消散:描绘天气的变化,暗示情感的转折。
- 悠悠关复河:描写自然景色的恢弘,表露诗人心绪的悠长。
- 俱从泛舟役:众人都忙于划船,暗示诗人与友人的距离。
- 遂隔洞庭波:强调了地理上的阻隔与心灵的距离。
- 楚水去不尽:楚地的水流不断,象征着思念的绵延。
- 秋风今更过:秋风的吹过,增添了孤独感。
- 无由得相见:无法见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
- 却恨寄书多:表达出对书信传递情感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如“云雨”与“关河”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不断的描写,强调了思念的深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与人际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雨:象征变化与无常。
- 关河:代表人际关系的曲折与距离。
- 洞庭波:象征心灵的波动与情感的起伏。
- 秋风:暗示凋零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云雨一消散”中的“云雨”指的是什么?
- A. 天气变化
- B. 友人相聚
- C. 内心情感
- D. 自然景色
-
诗中提到的“楚水”主要象征什么?
- A. 人情冷暖
- B. 思念的绵延
- C. 自然风光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本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离别的情景描写。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