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著作画竹》

时间: 2024-09-19 21:21:35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流传千古誉,研炼十年情。

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

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流传千古誉,研炼十年情。
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
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

白话文翻译:

这竹子重叠的叶子和高洁的节,都是从细微的毫末生长而来的。它能流传千古的美誉,凝聚了我十年的情感。对着月亮,它本无影子;在风中,我似乎听到了它的声音。我家钓鱼台附近,就有这样两三根竹子。

注释:

  • 叠叶:重叠的竹叶,象征着竹子的繁茂。
  • 高节:高洁的节,指竹子的节间,寓意高尚的品格。
  • 毫末:指细小的部分,强调竹子的生长来源于微小之处。
  • 流传千古誉:竹子因其品德和气质在历史上受到赞誉。
  • 向月本无影:指竹子在月光下并不显影,寓意竹子的清雅。
  • 临风疑有声: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发出声音,传达竹子的灵动。
  • 吾家钓台畔:指作者家中钓鱼的地方,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亲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干(公元835年-公元888年),字仲平,号青溪,唐代诗人。方干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方干在诗中通过竹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高洁品格的精神。

诗歌鉴赏:

《方著作画竹》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和特性,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诗人在此借竹抒怀,映射出自身的情感和理想。

首句“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强调了竹子从微小的部分逐渐成长为高洁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竹子的独特魅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流传千古誉,研炼十年情”,不仅表现了竹子的美誉,更为作者自身的情感投入提供了背景,暗示其在这十年的时光中,对竹子的感悟与情感的积累。

后两句“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则将竹子与自然的关系推向更深的层次,竹子在月光下显得无影无踪,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而在风中摇曳的竹子,似乎在与风对话,传达出一种灵动的生命力。

最后一句“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则将诗的意向引入生活场景,表现出作者对身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切体悟,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叠叶与高节:描绘竹子的生长特点,象征高洁的品行。
    2. 俱从毫末生:强调竹子从微小处生长,体现出坚韧与顽强。
    3. 流传千古誉:竹子的美名流传,寄托了作者对竹的赞美。
    4. 研炼十年情:反映了作者对竹的热爱与深厚感情。
    5. 向月本无影:竹子在月光下显得清淡,表现出竹的高洁。
    6. 临风疑有声:在风中,竹子似乎在与自然对话,灵动而有韵律。
    7. 吾家钓台畔:引入个人生活场景,增添亲切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高洁的象征。
    • 拟人:竹子在风中似乎在对话,赋予其生命。
    • 对仗:如“叠叶与高节”,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竹子传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传达作者对品格的追求。
  • :象征清雅、宁静,表现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 :代表变化与生命,体现出竹子的灵动和活力。
  • 钓台:生活场景的描绘,使诗意更具亲切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子是如何生长的?

      • A. 从根部生长
      • B. 从毫末生长
      • C. 从大地生长
      • D. 从树上生长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竹子的什么情感?

      • A. 恨
      • B. 喜爱
      • C. 忽视
      • D. 厌倦
    3. “向月本无影”是表达什么?

      • A. 竹子在月光下没有影子
      • B. 竹子不受月光影响
      • C. 竹子在月光下很美
      • D. 竹子在夜晚很神秘
    4. “临风疑有声”中,竹子似乎在做什么?

      • A. 睡觉
      • B. 说话
      • C. 跳舞
      • D. 漂浮

答案:

  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 诗词对比

    • 《竹里馆》:王维通过竹子表达隐逸的生活态度,风格优雅清新。
    •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生哲理,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方干诗选》